“喂,是负荷中心吗?工作面准备完毕,随时可以生产。”
“收到,马上启动设备。”在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顾桥矿1314(3)工作面负荷中心,综采三队控制台司机汤绍桂挂上电话,在操作台上轻轻一按,提示音响起,皮带机、采煤机等设备依次启动。
智慧矿山建设是煤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顾桥矿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上有着不少“过人之处”。汤绍桂所工作的井下工作面负荷中心,就是集团公司“两会”报告中鼓励矿井提升效率的建设方向之一。
负荷中心究竟是啥样?1月12日,“两会”闭幕的第二天,记者便跟随职工代表、顾桥矿综采三队队长谢杨华一道,踏进了前往1314(3)工作面负荷中心的巷道。路上,谢杨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在现场听大会报告时,我特别注意到‘加快工作面负荷中心建设’这句话,顾桥矿率先建成集团公司首个工作面负荷中心,我感到特别自豪!”
刚走到1314(3)运顺上口,记者就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巷道一侧整齐摆放着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红、黄、蓝各种颜色非常醒目,约有20台设备,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变电站。
“这就是负荷中心的核心设备,我们对这些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等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然后远距离向工作面内供电、供液。”谢杨华介绍,从采区变电所来的10000V电压在这里变成3300V,再送到距离这里600米的工作面去,供采煤机等设备使用,满负荷运转起来功率能达到6000多千瓦。
在建立负荷中心之前,这些设备大多是放在平板车上,跟着工作面跑,不仅不便于管理维护,而且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如今这些机电设备在负荷中心“定居”下来,管理操控更加便捷高效,安全上也更有把握。
远距离供电、供液,可靠性如何?听到记者提问,正在负荷中心巡视的综采三队采煤技术助理金晶进行了解答:“负荷中心把设备集中了,我们不用流动巡检了,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和时间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但电缆维护难度的确还比较大,我们正在围绕这块开展创新攻坚呢。”
说话间,一列单轨吊满载着材料从巷道内经过,向着工作面方向驶去。“看,这是我们现在应用的单轨吊打运。负荷中心建成后,腾出了更多巷道空间,为机械化运输创造了条件。现在靠着单轨吊,材料备件从大巷到工作面可以‘一站到底’啦。”谢杨华高兴地说。
沿着巷道继续往前方走,紧挨着负荷中心的是控制台,汤绍桂认真盯着屏幕,一边使用语音通讯系统传递信号,一边按下各种操作按钮。记者观察发现,皮带机、采煤机、破碎转载机、泵站这些设备全部实现了远程控制,以往要靠几个人才能完成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机械化、自动化所带来的提效效应得以生动诠释。
在升井途中,谢杨华告诉记者,作为首个工作面负荷中心,难免会在投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依靠装备升级、技术进步,来实现矿井减人、增安、提效,这个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对照集团公司‘两会’报告提出的效率变革要求,我们有信心,把智能设备使用维护好,把负荷中心建设管理好,更多更好释放智慧矿山效能。”谢杨华认真地说。 (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