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首批创建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试点名单,余吾煤业公司被确定为首批零碳矿山试点。
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旨在树立近零碳发展典范,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余吾煤业公司将切实担负起试点建设的主体责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激发绿色动能,倾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零碳矿山。
以技术破题 创建瓦斯利用工程示范
近年来,余吾煤业公司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技术破题,促进煤炭资源开发向科学开采、绿色开采方式转化,构建起清洁生产的长效机制。
他们以低浓度瓦斯梯级综合利用为核心,通过研发煤矿瓦斯梯级利用系列技术与装备,综合运用管输、变压吸附、发电、直燃、蓄热氧化等技术,开展甲烷体积分数1%以上瓦斯“全浓度”梯级利用工程示范,显著提高矿区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提升瓦斯利用率,创建煤矿低浓度瓦斯梯级利用工程示范。
资源转化、高效利用的场景,在该公司随处可见。通过开展主井工业场地乏风及低浓度瓦斯氧化、北风井工业场地乏风氧化、南风井场地乏风氧化供热及瓦斯电厂余热、空压风机余热回收利用等工程,将瓦斯多级利用变废为宝,矿井全面实现井下抽采瓦斯“低负压乏风氧化、高负压瓦斯发电”瓦斯利用格局;同时,开发洗浴废水余热、回风井回风余热利用项目,提高余热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提升余热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矿区低碳零碳供能。
“我们利用一期项目低浓度瓦斯氧化生产的高温蒸汽在非供暖季发电,每年可生产电量2200万kWh,可利用低浓度瓦斯1620万Nm³,可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瓦斯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四大件科科长王应洲告诉记者。
该公司还采用低负压、定向钻机、煤层瓦斯增透技术等瓦斯抽采先进装备、工艺和技术,提升瓦斯抽采浓度和稳定性;通过氧化、提浓等方式开展低浓度瓦斯和乏风综合利用,有效提升瓦斯利用量,推动矿区瓦斯利用减碳。
以生态矿区 构建零碳矿山示范
余吾煤业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彰显国企担当,主动扛起环保责任,持续激发绿色动能,精算“环保账”,着力构建零碳矿山示范。
该公司积极围绕生产工艺改进、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等进行深度研究。其中,“动筛矸石再选工程”就是通过智能干选机回收动筛跳汰机分选后的矸石中含有的中煤,减少矸石外排过程中出现的环保、安全、治安等社会问题,实现环保效益双丰收,2023年全年该工程已累计回收中煤超过16万吨。
他们还按照“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整治标准,新种植了许多绿叶植物,增加绿化带,改造亮化矿区,新建车辆自动冲洗装置,在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精心打造绿色生态矿区。
“2023年,我公司在中央区种植国槐、法桐、雪松、木槿、白皮松、蜡梅等绿植232株,种植桧柏绿篱、卫矛绿篱共计306米,铺种草皮1484平方米。南风井铺种草皮1063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98%以上,矿区环境更加沁人心脾。此外,我们还制定了12项节能措施,全年累计实现节能量达38522.1吨标煤,完成了年度目标的233.67%。”该公司环保科负责人牛华雷说道。
据统计,该公司目前矿区内绿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矿区内的绿化面积达可绿化面积的98%以上,人文气息与现代工业氛围融为一体,处处新景展现出“余”韵无穷、“吾”光十色的绿色余吾新形象。
以创新驱动 打造绿色低碳示范
余吾煤业公司围绕零碳矿山总体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矿区生态增汇固碳,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瓦斯治理作为该公司示范亮点,瓦斯治理研究中心是该公司集生产与科研于一体的技术型部门,2023年荣获长治市瓦斯治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以自主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科研技术攻关为创新途径,坚持“产学研”协调发展,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现场实用价值的工程技术。近年来,他们先后对高抽巷、底抽巷、地面钻井、带压封孔、气相压裂、水力化增透、采空区埋管、定向钻进等多个技术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独立完成科研试验7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35项,发表科技论文37篇。
“在瓦斯治理上,我们突破了五项关键技术难关,具体表现为瓦斯抽采系统的迭代更新、综采工作面高抽巷的优化应用、俯孔和深孔水力造穴技术突破、千米钻孔深孔压裂增透抽采技术突破、建立沿空留巷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配套瓦斯治理模式,让瓦斯治理变得安全和高效。”该公司瓦斯治理研究中心李云如是说。
该公司将持续打造一批如瓦斯治理研究中心一般的高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发展,主动求变、科学应变,深度激发全员创新动力,为矿井高效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余吾煤业公司将以确立首批零碳矿山试点为契机,充分运用节能降耗、零碳能源、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积极探索“零碳矿山”的实现路径,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建具有余吾煤业特色的零碳矿山样板。(郭艳波、杨利军、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