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产班进入工作面先设置学习模式简单调整,正常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记忆模式,人工干预很少,自动化使用率达到95%左右。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只有1个液压支架巡检工、1个煤机巡检工,机头机尾各设1个看护工,远程控制一键启停,工作面跟机拉架完全不存在问题。”在彬长大佛寺矿综采二队值班室内,该队队长赵明东对着电子屏幕高兴地介绍着智能化采面建设的新跨越。
在该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集控中心,随着工作人员按下桌面操控台上的启动按钮,轻点鼠标,监控屏幕上胶带机、转载机、破碎机等依序启动运转,就像安装了智慧大脑一样,机器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环环相扣,采煤机所到之处,滚滚乌金应声而落,整个过程并无一人干预。
“无人则安,少人则安”,2020年以来,该矿紧跟陕煤集团、彬长公司“四化”建设步伐,持续推进智能化、智慧化矿山建设,“一键启停、鼠标采煤、记忆截割、跟机拉架”在该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然而相较于建设之初,作为该矿打造的第五个智能化工作面,41109工作面又将如何与时俱进,让采煤生产更智能、让矿工更省劲、更幸福?
一键启停,记忆截割,跟机拉架,无缝衔接
41109工作面是大佛寺矿全力打造的又一个智能化工作面,也是彬长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布置的首个超长工作面。工作面长290米,共设有170组液压支架,每个支架配备一个隔爆型LED铸钢照面灯,不论在生产和检修期间随时保证工作面亮度达到最佳效果。工作面还分布有三架一正向,六架一侧向高清云台摄像仪,实现了采煤远程监控无死角、全覆盖。
“在长度近300米的41109智能化工作面上,分布着17个高清云台摄像仪、170个传感器。有了这些‘千里眼’,坐在地面集控室、区队值班室内就可以清晰观察到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综采二队党支部书记侯玉军指着大屏幕说,大佛寺矿41109工作面建立起井上和井下两个全视频监控系统,把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调度控制系统,开启了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全新工作模式。
电液控支架、智能化采煤机组以及刮板运输机,实现自动跟机移架、采煤记忆截割;3300伏供电系统,增强供电稳定性;永磁直驱模块化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实现长距离安全运输;工作面集中控制台,实现采煤作业一键启动……智能装备云集41109工作面,又一次见证了“智慧愿景”如今已在大佛寺矿不是触不可及的事了。在这个近300米长的工作面上,所有采煤设备都由传感器、扫描器、摄像仪、检测仪和数据线、无线基站等信息控制单元连接。靠着这些装置,指挥中心便能清晰观察、诊断井下的设备工作状况。
无人则安,少人则安,“操作工”变身“巡检工”
在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中,大佛寺矿从“水土不服”到“落户扎根”,走上彬长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一条安全、高效、智慧的开采之路。建设“少人”甚至“无人”的智能开采工作面,在该矿41109工作面得到验证。
原来工作面每班至少需要8至9人,如今,每班只需要4人,大幅降低了人员数量。每月增产原煤2万吨,创效200余万元。据了解,41109智能化工作面投产后,区队生产定员比原有队伍减少18人,全年预计节省用工5000个以上。得益于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减人增效的效果显而易见。
对大佛寺矿而言,投身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减员,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电液控液压支架的投入使用,让液压支架工王鹏飞真切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巨大改变。当王鹏飞按下支架内电液控控制按钮后,液压支架自动移动到预定位置,自动升降、推移等动作一气呵成。
“以前,查看液压支架和工作面运行情况,一个班下来,往往要弯着腰走上几公里,每班至少拉移70组架子,由于空间狭小,基本都是拧着身体,不但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一班下来,腰又酸又疼,根本直不起身来。”王鹏飞说,“现在基本没啥体力活,我们在操控台通过键盘就能快速查看每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劳动强度降低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智能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四化’矿井建设,我们在智能开采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智能开采永无止境,我们要善于借智借力,运用‘智慧+创新’思维模式,持之以恒向采煤全流程智能开采目标迈进。”该矿董事长、总经理王建辉介绍说。(田文龙 戚彬锋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