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一号煤矿以提升管理层风险辨识能力和提升职工安全操作技能为着力点,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抓牢安全管理主阵地,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必善其制。该矿始终贯彻落实好公司安全生产制度要求,扎实推进NOSA管理“两提升”,明确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体系,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为矿井安全发展筑牢“保护网”。
该矿捋清风险责任,明管理人员岗位责任,量化决策层、管理层考核,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督促管理人员诚信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职责,通过强化主体责任管理,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下去,以个人保岗位、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矿井,递进互保,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管理形成井上、井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立体化防范格局。
“煤矿点多、面广、设备多,管理难度大,我们围绕NOSA管理‘两提升’,梳理了管理流程与岗位职责,细化修订了涵盖各层级、各岗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矿领导、部室以及区队中层管理干部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带班检查风险管控情况、抽考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等10类、21项全面的责任清单和考核办法,逐级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让人人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筑安全的良好局面。”一号煤矿安全副矿长刘洋说道。
“点线”织“网格”,安全管控“固若金汤”
“作为一名支护工,这起事故警示你工作中要注意什么?”
“对岗位安全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作业前坚决做到‘敲帮问顶’,完成周围环境安全确认后,才能开始作业。”
10月17日7时,一号煤矿掘进五队组织检修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大家观看煤矿事故警示教育片,观看结束后,技术员丁志超随机询问参会人员岗位安全风险和管控措施。
利用班前会、安全例会等集中学习交流的机会,一号煤矿组织职工剖析、讲评事故案例,引导职工从事故中汲取教训,结合自身岗位,强化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
风险辨识评估是基础,管控是过程,可控、在控是目的。在辨识评估要点上,该矿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重的原则,推进全员参与,统一取值思路,充分考虑人的、物的、环境、管理四类因素,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在辨识评估范围上,该矿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1+4”要求,辨识评估21个系统、89个工种、317项作业任务、2456道作业工序。在管控措施制定上,从工程、技术、管理、个体防护等方面探讨和推敲,确保每一条措施都清晰、有效、可操作。在管控措施落实上,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衔接,以具体条款明确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确保管控到位。
“对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我们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取值,并划分等级,对评估结果逐项检查分析,认真考量每条风险的准确性和取值的合理性。针对重大安全风险,对采取管控措施后的风险值进行再次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对管控措施进行补充,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一号煤矿安全副总工程师王钢说道。
强化智能监管,促进安全生产
“NOSA安健环风险提示,你已进入危险区域,请你快速离开……”10月13日八点班,在该矿井下1009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综采一队检修工韩辉在“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语音报警的提醒下,迅速离开超前支架危险区域。
井下作业环境复杂,生产工序多,如何最大程度杜绝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堵塞、消除单一人工管控在时间上的漏洞和空间上的盲区?一号煤矿将智能化矿井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
该矿深入发挥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监管作用,狠抓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强化岗位作业标准执行和监督。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安全风险综合一体化防控平台建设,通过构建涵盖人、机、环、管的科学评价体系,采集、处理安全生产全过程数据,推送、落实岗位作业全流程标准,多层级、分类别实时呈现安全风险动态,达到了分析智能化、状态可视化、预警超前化、管控精准化,有效管控系统风险和岗位风险,使安全风险治理有数据依托,打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后一公里”。
“煤矿智能安全风险综合一体化防控平台,为动态安全管理加上了一把‘智慧锁’,盯住重点环节和重要场所,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减少了隐患、三违的数量,有了平台的‘护航’,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安监部部长段延安说道。(倪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