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指数在煤炭市场中的应用最早产生于国外,最初的是煤炭贸易价格的原始反映,如1978年澳大利亚巴洛金克(BarlowJonker Pty Ltd)公司制定的ACR亚洲指数,该指数反映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3个月的出口平均价。1986年,巴洛金克公司又根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60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编制了BJ价格指数,用以反映煤炭买卖双方对现货动力煤的合同价。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价格指数进入快速发展期,许多公司开始设计和发布国际指数。例如:1991年麦克洛斯基煤炭信息服务公司每两周发布的McCloskey煤炭价格指数(MCIS);2001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发布的煤炭期货价格指数;全球领先的能源信息与基准价格提供商普氏也推出PLATTS煤炭周价格,2007年该公司还推出煤炭现货价格每日报告,更好地帮助金融业和依赖于煤炭的行业进行风险管理;2008年,由几十家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商和贸易商参与建立的煤炭电子交易市场(环球煤炭公司,Global coal),根据国际三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南非理查德港和欧洲ARA三港)6000大卡动力煤的每周成交价,分别编制了NEWC、RB和DES ARA价格指数,2013年1月又推出了日指数。国外煤炭价格指数已成为反映国际动力煤市场价格走势,指导中国进口煤价格谈判的重要参考依据。
国内煤炭价格指数起步较晚,2006年才有第一个指数试行发布,目前影响较大主要有环渤海指数和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对于反映国内港口煤炭价格和全国煤炭市场区域性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由海运煤炭交易市场有限公司2010年9月开始每周定期公开发布,该指数以中转集散地为特征,反映了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的离岸格水平以及波动情况。中国煤炭价格指数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于2012年7月1日起联合正式发布,该指数凸显了全国煤炭市场的区域特征,将全国煤炭市场划分为华北、“三西”、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8个区域进行指数发布,同时公布全国综合价格指数,此外还公布了8个煤炭品种的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