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袁家矿区位于加禾县城东约10公里。走向长2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以张家逆断层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郴州-加禾干线公路从矿区南段通过,东距离京广铁路郴州车站77公里。郴-加窄轨铁路,从矿区中部通过。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低、最高 气温为零下5.6℃-40.3℃;年平均降水量为1443.1毫米。地势:西高东低,多属低山丘陵,一般标高220-300米;由于矿区尚未正式开发,供电条件尚差。供水水源有张家河水和石炭系壶天灰岩及石磴子灰岩岩溶裂隙水。
二、地质
(一)地层:下二叠统栖霞组: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上部常夹钙质泥岩或泥灰岩。下二叠统当冲组:为兰灰色硅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状铁锰质硅质泥岩。二叠系龙潭组:下段以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上段上部由灰及灰黑色细砂岩、中粒含长石砂岩、粉砂质泥岩和2、3煤组成,中部由灰色细砂岩、中粒砂岩、砂质泥岩及4、5煤组成;下部多由薄层状粉砂质泥岩,黑色泥岩和6、7煤组成,泥岩中含大量的瘤状菱铁质结核;底部为厚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上二叠统大隆组:为深灰及灰黑色泥灰岩、钙质粉砂岩、砂质灰岩、硅质灰岩,局部夹钙质泥岩及透镜状灰岩。下三叠统大冶群:粉砂质粘土,亚粘土及含砾砂土。
(二)构造:本区处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西缘。区内为一南北向复式向斜。西翼陡,局部地层倒转;东翼较缓,走向近南北向的小褶曲和断层发育,特别是北段。断裂多集中在复向斜的两侧及转折端,以平行褶曲轴的正断层,逆断层为主,次为斜交断层。
全区发现的褶曲幅度大于100米,出露长度大于1000米的褶曲达13个,小于此规模的褶曲则更多。落差大于50米的断层,有20条左右,对煤层连续性的破坏较为严重。本区构造较复杂。
三、煤层与煤质
龙潭组的上段,共含煤7-13层,仅三层可采。其中5、6煤为主要可采煤层;2煤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厚的变化与构造挤压关系较密切;北段煤层较南段略厚。5煤层上距2煤10-80米;在矿区中部,煤层结构简单,南北两端结构复杂;煤厚变化虽大,但分布广泛,属较稳定煤层。6煤上距5煤10-58米,分布亦较广泛,煤层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
煤质:区内各煤层大多属于低灰-中灰、低硫无烟煤;仅西翼浅部的部分地段为贫煤。煤种大体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2、5煤层以粉煤为主,6煤的块煤率较高,占51.09%,是较好的化肥,动力及民用煤。部分煤质较好的贫煤,可作为炼焦煤的瘦化剂。
四、水文地质: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张家河,其最大流量为261.6立方米/秒。第四系冲积层,分布于河流两岸,含水丰富,据浅井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57-0.074公升/秒•米。大隆组及龙潭组,含水性微弱。大冶群的厚层灰岩,含水性中等。栖霞灰岩与壶天灰岩水力联系密切,属富水性强的岩溶裂隙水,但因与煤层之间有较厚的隔水层,一般情况下,对煤层开采不具突水威胁。本区断理解发育,但一般导水性弱,只有当断距大于200-300米,使煤层与栖霞或壶天灰岩接触,才导致突水威胁。未来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窑水及大气降水。本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