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百科

我国煤炭“铁海联运”现状分析

时间:2021-02-19 来源:新煤网 分享: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2008年我国煤炭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75%左右,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4%。原煤作为主要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煤炭资源60%以上集中在华北地区,距港口较近。华东、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和发达地区,工业发展快,电力需求量大,而煤炭资源缺乏,对煤炭需求量大且稳定。

我国煤炭生产、消费现状

多年来我国煤炭生产量、消费量均高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27.16亿吨,同比增长7.65%,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基本上均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据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将达到30亿吨~31亿吨,2020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我国的煤炭消费以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为主,2008年煤炭消费量约为27.4亿吨,较上年增长4.5%。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煤炭消费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据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30亿吨~31亿吨,预计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38亿吨~40亿吨。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雨雪冰冻灾害,致使13个省市因电煤供应中断而拉闸限电,全国因缺煤而被迫关停的发动机组达4099万千瓦。这一情况直接反映出我国煤炭运输市场存在的瓶颈,也更加突显了加快电煤运输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煤炭运输通道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的90%、煤炭产量的79%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保有储量和产量的79.9%和46.6%。这种区域性的严重不平衡,形成了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铁海联运”的基本格局。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安徽、河南、黑龙江、贵州是主要的净调出地,江苏、河北、浙江、上海、辽宁、广东、湖北、天津、北京是主要的净调入地。西煤东运、铁海联运通道主要分为北、中、南3个铁路外运通道将煤炭运往东南沿海各地。

北路运输通道是煤炭下水的主要通道,占三大运输通道运量的90%以上。北运通道主要有两路:一是由铁路丰沙大、大秦、京原线,至秦皇岛港和天津港转海运南下或出口海外;二是神木至黄骅的铁路线。中路通道主要是石太、邯长铁路,中通道煤炭主要经青岛港下海。南路运输通道主要有三路:太原― 德州,长治―济南―青岛,侯马―月山―新乡―兖州―日照,南通道煤炭主要经日照港和连运港港下海。预计通过“十一五”及2020年建设项目扩能后,北通路 2010年煤炭外运能力将达到67850万吨,2015年为74850万吨,2020年为82400万吨。

水运在我国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北煤南运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是海运,煤炭出口唯一的运输方式也是海运。配合南北铁路通道目前已形成七大煤炭装船港。

2007年4主要港口(秦皇岛港、天津港、黄骅港、京唐港)煤炭年吞吐量为40134万吨,占北方七港煤炭出口量的88%左右。北通道秦皇岛和黄骅港煤炭出口基本上由铁路集港,天津港和京唐港煤炭铁路集港占70%左右。目前我国北方七大主要煤炭装船港共有煤炭专用装船泊位47个,其中 10万~15万吨级12个、7万吨级4个、5万吨级18个、3.5万吨级9个、1万~2万吨级4个,总通过能力为46380万吨。

“三西”地区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和外运基地,北路外运通道承担了煤炭外运总量的80%,主要通过秦皇岛、天津、唐山、黄骅四个港口供应沿海地区。秦皇岛港、天津港、黄骅港煤炭吞吐量均大大超过设计通过能力。

“铁海联运”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发展趋势,以及沿海港口行业发展规划,未来我国沿海港口煤炭调运布局将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煤炭调出省区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皖、贵,煤炭调入省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格局,将使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不断增长。第二,我国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将使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接卸量不断提高。第三,近年开工的港口扩能建设项目投产后,港口煤炭吞吐能力将大幅度提升。第四,在市场价值的作用下,沿海越靠北、越接近“三西”煤炭外运基地的港口,煤炭下水量越大。第五,在运输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下,沿海水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海联运”进一步增强。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