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百科

秦皇岛港简介

时间:2008-08-17 分享:

   

    1、地理位置 

    秦皇岛港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辖境。地处渤海之滨,扼东北、华北之咽喉,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不冻港。这里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泥沙淤积很少,万吨货轮可自由出入。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2、交通条件 

    秦皇岛港是中国以煤炭、原油输出为主,杂货、集装箱进出口为辅的多功能综合性重要港口,亦是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口之一,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以及对外贸易上发挥重要作用。

    港口建有 170 多公里的自有铁路,有国内较先进的机车和编组场,给集疏运带来了便利条件。港口靠近京沈高速公路,京山、京秦、大秦、沈山四条铁路可直通港口,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的主要方式,约占货物集疏运总量65%~75%,京沈高速公路、102 、205 国道、秦承公路与疏港路相连,公路运输约占货物集疏运总量10%左右。与世界百余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同日本苫小牧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比利时根特港等一批港口结为友好港。

    秦皇岛港货物集疏运方式以铁路为主。经国家批准,秦皇岛港自有铁路与国家铁路实行分开管理原则,港口设铁路运输公司。全港拥有的各种类型内燃机车32台,自备车辆361辆,拖运能力达到22250吨,铁路线路总长172千米(其中装卸线长度39千米)。

    港区道路总长53千米,主要分布于杂货泊位后方。主干道面宽12米,次干道面宽7米,均为混凝土路面。以港区1号门和4号门公路、铁路高架立交桥与市区干道相连,集疏港条件畅通便捷。

3、经济腹地

    秦皇岛港具有独特的经济地理地位,位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半径300千米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因此秦皇岛港口经济腹地遍及中国北部地区,直接腹地为秦皇岛市和冀东、塞北、辽西地区。按港口功能分工和货源分类,秦皇岛港主要货源煤炭分布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北部,以及河北、北京等,这些地区都是中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地。

    内贸煤炭主要流向沿海工业较发达的沪、浙、苏、闽、鲁、粤、桂、琼、辽等九个省市,约占全港煤炭中转量的五分之四;外贸煤炭主要流向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中国的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约占全港煤炭中转量的五分之一。

4、港口历史

    秦皇岛港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始建于 1898 年,是我国清代光绪皇帝御批的唯一自开口岸。1998年 秦皇岛港首次成为天津――蛇口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中转港。1999 年初列为中央直属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与国内37家收、发货方签定了年度煤炭运输中转协议,有4100万吨煤炭从此港中转、秦皇岛港吞吐量以超年度计划200万吨的强势再次跃上8000万吨目标。2000年秦皇岛港累计吞吐量达到9743万吨,年吞吐量首次跨上9000万吨台阶。2001年1月1日起正在运行秦皇岛港办公自动化系统准备工作已经完毕。2002年3月,国务院把管理权下放给河北省。9月,秦皇岛港务局进行公司制改造,成立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秦皇岛港六分公司成功接卸了首列12000吨的超大型煤车,这是秦皇岛港有史以来接卸的最大列车。2004 年 1 月,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港口。

5、港口规划

    在保持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地位的同时,在 21 世纪初确立环渤海散货中心港地位,全国提升港口功能,实现集装箱运输的跨越式发展。

    针对港口的实际情况,秦皇岛港将认真谋划长远发展。在港口内部,要立足于现有资源条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十五”期间,全港计划投资 50 亿 ~60 亿元,实施“西煤东迁”、“西矿东迁”,建设 10 万吨级或者 20 万吨级原油泊位、跨越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浚深航道、扩大仓储面积,使港口功能布局更为完善。

    在“十五”期间,秦皇岛油港规划建设包括四个散装液体石化品种码头和一个 20 万吨级原油装卸码头在内的液体石化港区,并新增60万立方米原油重油储罐,将满足。各类船舶自由出入安全停靠,储罐的油品及液体化产品储运能力将达到800万~1200万吨/年。

6、港口现状

    秦皇岛港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也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综合性国际港口之一。煤炭输出量约占全国沿海煤炭输出量的70%以上,在保证我国北煤南运和煤炭外贸出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港口现有陆域9平方公里,港口水域61平方公里,锚地54平方公里,港口岸线6275米,其中生产用码头岸线总长5516米。 港口所属共6个装卸公司,分布在东西两港区。东港区:第一装卸公司,主要从事原油装卸业务;第二装卸公司、第六装卸公约经营煤炭装卸业务,拥有新煤码头一、二、三期泊位现代化的专用设备。西港区:第三装卸公司经营煤炭装卸业务。第四、五装卸公司,均为杂货装卸公司,四公司以进口为主,五公司以出口货物为主并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 据1990年统计,秦皇岛港拥有生产用泊位24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后位22个。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秦皇岛港新建深水泊位17个,其中2~10万吨级煤炭泊位10个,5万吨级石油泊位1个,1.5~3.5万吨级杂货泊位6个,形成以新开河为界的东西两大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输出为主,西港区以进出口杂货为主的新格局,新增设计年能力1亿多吨,其中煤炭9220万吨,石油500万吨,杂货350万吨。目前,港口生产泊位总数已达到2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1.2亿吨。 港口锚地分为东锚地、西锚地、油轮锚地3处。锚地与码头的距离为3到7海里。锚地底质为泥沙,水域广阔,水深条件可满足本港作业各吨级船舶锚泊要求。全港共有5条航道。西航道:方位130°~310°,水深11米,宽100米,进入甲、乙、丙、丁等码头作业的船舶,经由此进出港;老航道:方位172°~352°,水深9米,宽100米,是大小码头的通道;东航道:方位191°~101°,宽120米,使用水深13米,是煤一、二、三期各码头和油码头配套航道;煤三期码头航道:方位215°~035°,宽120米,水深13米,进出煤三期码头船舶经此航道与东航道相通;主航道:方位160°~340°,宽120米,水深13米,东港区5万吨级重载船舶进出港均经由东航道与主航道相连。港口码头航道设施具备3万吨级杂货船和5万吨级散货船(煤、油)的通航条件。 港口航道和港池内共设置浮标31个,岸上导航叠标5组。灯塔位置为39°54′24N″/119°36′26″E。 现全港仓库、场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堆存容量373万吨。 港口生产的主要机械设备34台,其中煤一期13台(含翻车机3台、堆料机3台、取料机4台、装船机3台)、煤二期11台(含翻车机2台、堆料机3台、取料机4台、装船机2台)、煤三期10台(含翻车机2台、堆料机2台、取料机3台、装船机3台)。煤三期的各种机构设备功能最大,其中翻车机每台时4800吨,堆料机每台时4800吨,取料机每台时6000吨,装船机每台时6000吨。 港区铁路线路总长167公里,共设置10个分区调车场。 港口辅助工作船舶17艘,功率3.01万千瓦,其中拖船12艘,2.67万千瓦。 秦皇岛港的年吞吐量,1978年为2218.6万吨。“六五”“七五”期间,每年平均以500万吨的速度递增,一年上一个台阶。“八五”期末的确995年达8382万吨,其中煤炭6488.1万吨,石油1208.4万吨,杂货688.5万吨。“九五”头三年,年吞吐量保持在8000万吨左右,约为1978年的3.6倍,在我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 1990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945.1万吨。主要货种煤炭为5188万吨,占74.7%(其中外贸煤炭1187.4万吨,占总吞吐量的17%);石油1285.1万吨,占18.5%;杂货472万吨,占6.7%;化肥42.4万吨,占0.6%。 1991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36.3万吨 。主要货种煤炭为5429.4万吨 ,占75%(其中外贸煤炭1311吨,占总吞吐量的18%);石油1254.9万吨,占17.3%;杂货552.1万吨 ,占7.6%;化肥38.6万吨 ,占0.5%。 目前,西港区戊巳码头工程已被国家列为九八年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建设7个杂货通用泊位,年通过能力300万吨,到2001年底完成。东港区拓宽10万吨级航道工程,以及配套的原油码头改造,将于1999年底完成。该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发挥煤四期工程10万吨级泊位的能力,适应船泊大型化需要,适应我国进口原油的形势需要。同时,利用10万吨级航道施工泥沙,实施填海造陆工程,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石油、液体化工小区10万吨级矿石码头。最近,西港区正在进行杂货码头改造和航道、港池拓宽、浚深工程,到今年年底,将西港区3.5万吨杂货泊位改造成5万吨级泊位。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