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被称为乌金,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煤炭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词。
煤作为燃料,从8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开始,煤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到了近代,随着开采技术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煤碳行业快速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行业从最初的简单开采方式,到现在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煤炭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也开始逐步走向智能化,而这也是国家和企业共同的目标,全国各地正在积极的推进煤矿智能化开采。很多煤矿已经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煤矿人的生活其实很简单,甚至是单调,但是简单生活的人,并不一定简单。
下面我就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浅谈煤矿文化的一些见解和认识。
一、衣
这个煤矿的‘衣’和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衣服并不是等同的。
煤矿工人的井上生活,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是一样的,只是井下的生活大有不同。
首先,下井工人必须具备的是矿灯、安全帽、自救器,口罩、靴子、衣服、背包。这些都是煤矿工人的‘衣’。
以上这些‘衣’都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的,在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的时候,这些衣都可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比如安全帽,任何一个工人的安全帽都是脏乱的,上面布满了划痕,从这些划痕上可以看出,安全帽为工人保障了多少次的安全。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衣’就是口罩,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注重戴口罩了,它带给人的保障是肺部。每年都会查出一部分的尘肺病,而他们的一个通病就是不戴口罩。
另外一个就是靴子,井下的环境潮湿多水,地板矸石多,靴子是必不可少的一件装备。现在的靴子为了防止砸脚,前面都是带着铁头的,比之前重了不少。
这些东西十几斤,而每一个煤矿工人都需要带着九个小时左右。
二、食
一个煤矿工人在井下的时间大概为8到10个小时。这期间的一些活动,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区,而至少要吃一顿饭,甚至有的时候加班时间就不定了。
平常我们吃饭很随意,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可是在井下不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饭菜,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而有些人,带的水,喝的时候,也是凉的。
煤矿行业一线工作者,是一个计件工资性质的工作,所以工人都会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去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有了工作量,才有收入。
很多时候,工人带着的饭菜班中根本就没有时间吃,只有在下班的时候,才能抽出时间吃饭。
很多人因为这样不规律的吃饭,肠胃都吃坏了,每年都有不少因为吃东西而去医院打点滴的。辛苦,是每一个煤矿一线工人的每天都承受的责任。但辛苦却感觉十分幸福。
三、住
煤矿这个行业的工人,分布很广,在六十年前,都是从各个地方招的工人,而后,大多数都是矿工子女。
到目前为止,也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了煤矿,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有些人在煤矿工作了几年之后,就在这里扎根了,然后结婚生子。
煤矿的选址都是在一些本来荒凉或者偏僻的土地上,都远离市区。即使有很多人在最近的市区居住,他们可能也不回家,很多人都会选择住在矿上。
当然,也有些煤矿在周围建立起了家属区,这样的地方,已经繁荣起来了。可是随着煤矿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养老的地方了,很多年轻人出去之后,就不再回来了。
很多人都在煤矿的周边买了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当然,也有些人离家比较远,就选择住在了宿舍,有些人一直在单身宿舍住着。他们都是集中休班2天回家一趟,有些人甚至不休班。还有另外一小部分人群,不结婚,独自一个人,生活十分潇洒。
四、行
有些人离煤矿二十里路、三十里路,甚至是六十里路,这些都是近的,他们很多人都是开车上下班。但有些人离家就有些远了,比如有一些老的煤矿,因为没有资源,人员已经分流了,有的分流到贵州云南那些资源丰富的煤矿,有的分流到了内蒙新疆那些地方。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个月回来一次,甚至有些带着家人直接去那里安营扎寨了。
这是在井上的生活,而在井下,每一个一线工人,每天五千步起。以前我计算过一线煤矿工人每年大概要走600公里左右。这些路很多时候都是上坡下坡,地上也不是平坦如履,很多地方条件都十分的差。可以说比地上搬砖的累多了。
有人可能要反驳,说现在都已经机械化了,不像以前那样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这句话我赞同,工人在井下可以乘坐很多交通工具了,电机车和胶轮车是最常见的,这确实减少了很大的劳动强度,但是,工人工作的时候,需要不停的步行。
行走永远是一个煤矿一线工人躲不开的。工作了一天,一个一线工人确实很疲惫。不过为了美好的生活,很多人常年都在这样疲惫的工作着,他们并没有因为劳累而难过,反而因为有工作而高兴。
上面就是我们对煤矿一线工人的一些了解,这都是最艰苦的工作。有了这些艰苦的工作,换来的是幸福的生活。
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在国家的倡导下,各个行业都在利用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改善煤矿行业的工作状态。随着智能化的推进,煤矿行业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人的劳动强度,必然会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