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峻紧迫,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解决。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其次要保证能源安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温室气体指的是给地球保温的气体,而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的话,就会产生温室效应,最大的危害是直接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有:短时间内天气剧变、气候异常、高温、热浪、龙卷风等自然灾害会变得越来越多。温度升高还会加速病毒传播,使各种流行病更容易扩散,直接威胁到我们个人的健康问题。
大家有没有经常听到一个词,叫碳中和,同时,你还会听到“3060”这个目标?如果你听过说明你还算能跟上时代。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碳排放,中游为碳中和,主要包括能源替换、节能减排、碳吸收、碳交易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储能、绿色建筑、林业、碳交易市场等。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
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
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总结一下,就是到了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将不再增长。注意是限定某个地区的某个年度,具体到中国来说,就是到了2030年,中国地区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最高值,以后将要逐年下降。
“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什么区别呢?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碳排放减少目标。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碳中和”,是指自身温室气体的零排放。
碳达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实现碳排放量的顶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实现减排。碳达峰是一个初级目标,它意味着碳排放总量不再增加,但并不代表零排放。
碳中和是指净零碳排放,即实现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等,通过控制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等手段来实现零排放目标。这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全面的措施,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以减少碳排放量;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增加碳吸收量,比如通过森林植树、湿地保护等方式增加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因此,碳达峰是一个较为初级的目标,目的是控制碳排放峰值,而碳中和则是一个更加高级的目标,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全面的措施,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中和成为了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目标。
1、所谓“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这么说来,应该是先“达峰”后 “中和”吗?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就是碳达峰。因为只有碳先达峰了,才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可能大家有一个误解,到2030年才达峰,现在可以无限制先排放。不是的,二氧化碳是一个长寿命的气体,它的寿命是百年量级的,如果现在还不刹车,到2030年踩一脚刹车,肯定要延续10年才能达峰。所以我们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转型要抓紧上去。
2、时间紧,任务重,中国40年实现目标的底气在哪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大发力方向,这些年我国也一直朝这两个方向努力。
实现碳中和有什么意义?
1.摆脱能源依赖
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以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形成技术优势
增强中国在全球多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交通电气化、钢铁等领域具备发展优势,可形成技术优势。
3.国际标准重塑
技术侧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国际标准形成,并产生新的利润创造方式。
碳中和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1. 能源消费:各行业电气化率达到最高,用清洁的电满足自身能源需求;
2.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全面普及,城市道路不再拥挤,交通效率达到最优;
3.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雾霾不再肆虐;
4. 环保制度:环保政策趋于更为严格,企业环保合规成本高;
5. 航空航运:全面使用氢能和生物质能,替代现有化石燃料。
实现碳中和对电力行业的要求
1.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2.优化电网主网架建设,建设先进智能配电网,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区率先达峰。
3.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电气化升级,大力提升交通领域电气化水平,积极推动建筑领域电气化发展,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
4.推动抽水蓄能、储氢、电池储能、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跨越式发展。促进低碳化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技术迭代升级。
5.积极发挥碳市场低成本减碳作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全国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漫长且任务艰巨,无法一蹴而就。长远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和风险,同时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推动真正实现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