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以视频与现场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深圳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陕煤彬长矿业等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王家臣主持会议。
彬长矿区地质条件复杂,瓦斯、冲击地压、水、火等自然灾害耦合叠加,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认定为全国煤矿灾害最重、治理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任务最繁重的矿区之一。尤其是2013年以来,冲击地压在矿区的显现,影响和制约着矿区安全高效发展。去年以来,面对冲击地压防治难题,彬长矿业依照“地质先行、超前探查,分级治理、立体实施,精准监测、效果达标”的总体思路,充分借助内部科研平台和外部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冲击地压防治研究攻关。围绕零冲击“1个目标”;坚定可预可防可控“1个理念”;推行微震、地音、应力在线、矿压等多元监测方法,将监测信息汇集于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预警平台,形成“井上下”联合监测“5种方法”;应用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井下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顶板预裂爆破、爆破卸压、大直径钻孔卸压等多元卸压手段,形成井上下协同卸压“5项技术”的井上下立体防冲“1155”新模式,矿井冲击能量、冲击次数大幅减少,初步实现可预可防可控阶段目标,奏响了一曲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的时代赞歌。
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防治冲击地压是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面临的一项世界性难题,其致灾机理尚未研究清楚,相关防治技术手段仍需完善。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规划要求,煤矿领域,实施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水害等煤矿重大灾害超前精准治理,推进实施煤矿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超前精准治理煤矿冲击地压,实施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以来,彬长矿业抢抓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由分散治理向聚合攻关、由各自为战向共享协同、由企业自主自治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升级转变,聚智聚力攻坚冲击地压防治难题,奋力打造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示范矿区,为全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彬长方案”,树立“彬长标杆”。
去年12月,科技部发布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专项立项通知,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陕煤彬长矿业等国家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煤炭企业牵头承担的“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获批立项。
会上,彬长矿业汇报了公司近年来在冲击地压灾害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项目组汇报了“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项目及“示范应用及覆岩结构与应力场演化理论及全尺度连续监测技术、冲击地压灾变动力学机理与多场耦合致灾透明解析、冲击危险区源头判识及全时空智能预警理论与技术、覆岩结构与载荷井地区域调控理论方法与工程示范、冲击危险巷道智能抗冲支护技术与装备及工程示范”五个子课题方案。
该项目将以陕煤彬长矿业孟村矿为研究实体,针对煤矿冲击地压源头识别与防治难题,创新矿井全生命周期开采区域应力与覆岩结构全尺度连续监测技术,构建煤岩体内部多物理场透明量化解析理论,开展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化模拟与灾变全过程透明推演,形成冲击危险区域全息成像与全时空源头精准判识预警技术,研发井地协同改造岩层结构与调控载荷的冲击源头防冲技术与装备,构建采场全域协同自适应智能化巷道防冲支护技术体系。解决覆岩结构失稳与区域应力场异常的冲击地压源头形成机制、冲击地压多物理场耦合致灾透明解析与危险区域精准判识等关键科学问题,攻克冲击危险区致灾透明推演与全时空灾源识别智能预警技术、冲击源头厚硬岩层井地协同防冲及智能抗冲技术和覆岩结构应力演化的长时效、全尺度连续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
该项目通过开展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监测与源头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推进冲击地压源头预警与防治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为精准有效预警和治理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实现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开发利用、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弯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