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立足市场,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澄合矿业董东煤业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相马”为“赛马”、“难关”变“攻关”、“脑力”变“红利”,引导干部职工走“创新大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变“相马”为“赛马”
“针对油泵负压值一直升不上去、启动慢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编程器调节倒计时来解决。来,大家都演练一遍。”日前,副绞车房技术能手王刚的“流动小课堂”又开讲了,他一边解决着现场问题,一边向维修工传授“实战宝典”。
而这样的“流动小课堂”早已成为常规动作,工作现场在哪里,他的课堂就搬到哪里。
为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公司以打造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匠才队伍为目标,健全岗位培训体系,采取“理论+实践”双重模式,将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放到一线岗位锤炼摔打,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加快职工培养从“1”到“1+1”“1+N”的裂变,真正由“相马”变“赛马”,从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
“从一个维修‘小白’,到现在的独当一面,这离不开技术大拿王刚对我的言传身教。”机电队职工李小飞说,王刚是他追赶超越的“标榜”。
将“难关”变“攻关”
用传统方式清挖水仓既费时又费力,且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也低,能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彻底解决?
在矿井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难题,但在这些“巧夫”的眼里,每个难点都是创新课题。以往,在污水处理站清挖水仓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手拉葫芦升降泥浆泵。“一台水泵非常笨重,至少得3人推,使用手拉葫芦升降泥浆泵,不仅弄得满手都是泥浆,而且工作效率较低。”机电部部长王铭说。
这些“瓶颈”问题不去突破、不去创新,就会一直困扰矿井发展。该公司将此项难题确立为创新课题,一遍又一遍画图纸,一次又一次召开研讨会,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仅花费3000元便解决了困扰矿井多年的问题。
“原来,一到挖水仓就犯愁,现在有了‘多用途起吊装置’,为我们减少工作量,既安全又省时省力。”环保后勤部部长边志国一开口便滔滔不绝。
让“脑力”转“红利”
“脑力”是最大的“隐形效益”,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红利”和效益“红利”。
带式输送机滚筒作为皮带运输的核心部件,常常因环境因素导致滚筒密封失效、使用寿命降低。面对制约难题,该公司以“全员创新创效”为抓手,对其进行技术攻关,创新研发出《胶带机滚筒密封装置》,有效避免了因频繁更换滚筒导致生产误时和设备损坏现象,一举为矿井节省了15余万元成本。
“综采队的创客就是借鉴这一思路,通过在电控回路增加24V继电器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采煤机电器故障问题。”队长张忍均说,“按照更换PLC数量和维修费用计算,每年可为企业足足省下了10万元。”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通过技术比武、项目攻关、岗位练兵,培养发掘创新人才和技术型骨干,着力打造一支以技能见红利、以岗位创实效的人才队伍。(郭正玺王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