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淮南煤矿建矿113周年。
淮南煤田总体煤炭资源量285亿吨,占安徽省的75%、华东地区的50%。淮南大通煤矿曾在老坑中发现明代万历年间开采煤炭的石碑,“故县虽有山,而薪蒸苦贵,鬻爨者颇资石炭。”“怀远舜耕山产煤,旁郡邑资之者甚众,舟车运载,百里不绝。”——李兆洛《嘉庆凤台县志》
淮南煤炭持续规模开采始于大通煤矿。民国元年(1911年)秋,怀远商人林庚臣、杨耀南等募集资金,邀段书云回大通合办大通煤矿。民国4年2月15日,大通煤矿公司“矿字79号”采矿执照颁发,矿区面积扩大到330.42公顷。
1923年5月10日,大通煤矿公司与保记银公司签约承租煤矿,组成“承办大通煤矿保记矿务实业有限公司”。
1929年,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派人到舜耕山地区进行煤炭资源调查。当年5月,建设委员会取得九龙岗、洞山、上窑三矿区开采权。同年9月29日,大通煤矿公司与保记银公司股份合并,成立“华商大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1930年3月,淮南煤矿局成立,局址设在九龙岗。同年4月,九龙岗东矿一、二号井开工;6月,九龙岗西矿三、四号井开工,次年3月开始出煤,日产80吨。10月份增至200吨。1932年1月,日产增至300吨。
1934年2月,淮南铁路工程处成立,开始修筑淮南铁路,1936年1月通车并开始全线营运。是年,淮南煤矿局已具有年产近6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全国唯一的由国民政府直接经营的煤矿。
1937年7月,淮南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淮南煤矿(九龙岗煤矿)由官办煤矿变为官僚资本经营,官办淮南煤矿局结束。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淮南,日本“三井矿业株式会社”和“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吞并大通煤矿、淮南煤矿及淮南铁路,组成“淮南炭矿株式会社”(淮南煤矿股份公司),大肆掠夺淮南煤炭资源。
1939年4月,日本“兴亚在华联络部”伙同日伪政权,将被日本侵占的淮南煤矿挂上了“日华合办淮南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总公司设在上海,淮南设“淮南矿业所”,由侵华日军操纵具体从事资源掠夺。在日本侵略者长达7年的占领期间,掠夺、断毁煤炭1200余万吨,回采率不及40%。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接收淮南煤矿,组织恢复生产。 1947年底,华商大通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设淮南煤矿局和淮南铁路局,分别负责生产经营和铁路运输,煤矿局辖大通、九龙岗东、西矿、八公山工程处和淮南电厂。1948年,八公山煤矿简易投产,至淮南解放,煤矿局共有九龙岗东矿、西矿、大通、八公山等4个矿场,年产煤121万吨。
1949年,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改为淮南煤矿公司,1950年成立淮南矿务局。1949年4月21日,经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第三书记陈毅、委员张鼎丞联署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淮南矿区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职工、纪检等部委。
1950年,中央燃料工业部淮南矿务局成立,随后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党组织工作,选派干部充实各矿领导班子,统一协调党政工团工作步调,推广支部大会经验,明确了党委抓思想、抓典型、抓生产关键的责任,从而加强了党对企业各项工作的领导。
经过1953年至1965年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形成了现代煤炭工业生产的大格局。1959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业开展大面积持续高产红旗竞赛运动评比会上,淮南矿务局被评为大面积高产局,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煤矿之一。
1973年至2001年,历经28年的持续开发建设,建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最大的优质煤炭生产基地,1998年改制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2001年5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通讯《构建老矿区建设现代化矿井的新模式》,系统报道了淮南矿业集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百年老矿区建设现代化新矿井的成功经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建设,顾桥矿、谢一矿、丁集矿、顾北矿、朱集东矿。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动煤电一体化体制创新,积极参均股省内外各大电厂,形成煤电一体化模式,这一做法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认可,并作为重要经验在全国煤炭行业推广。
2016年,努力构建“上游有气源、中游有管道、下游有市场”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19年11月16日成立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回望113年历史,淮南煤矿经历了开埠创立、艰难创业、改革创新坎坷漫长而激越奋进的里程。淮河能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