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 ★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之一,煤炭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3-1992年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进行分配管理,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此时,在行政垄断与价格管制下,煤炭仅作为一种产品存在,不具备商品属性。随着经济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结束,煤炭的交易发展到由供需双方谈判开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煤炭供需双方具备部分自主权,交易开始存在市场调节成分。2002-2017年煤炭市场体制不断完善,长期合作关系和特色煤炭交易市场两种方式出现。供需关系对煤炭价格的影响作用增强,市场调节的作用也表现得愈加明显。2017年至今,煤炭市场发展更为迅速,电子交易市场不断涌现,线下市场逐渐多元。在煤炭的交易过程中,政府调节进一步减少。但由于煤炭的特殊属性,使煤炭依旧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中自由交易。因此,研究煤炭的商品属性可以更深层地发掘煤炭的价值规律,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以及煤炭市场的完善,推动能源商品属性还原进程。
根据马克思主义商品价值理论,商品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构成[1]。煤炭的价格由其商品价值决定,构成煤炭商品价值的各项要素受资源的稀缺程度、开采难易、运输远近等因素影响。当煤炭商品进入市场后,商品价值受供给与需求影响表现为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围绕市场价值波动。商品价值体现了煤炭作为商品最本质的属性,价格反映了煤炭受稀缺性、外部性影响的属性。除此之外,煤炭的商品属性还表现在供需关系、库存周期、现货与期货关联波动等方面。
煤炭的价格由自身价值所决定,但煤炭的价格除了与煤炭自身价值相关外,还受可交易过程影响。在交易过程中,运输、检测、仓储等过程均会对煤炭的商品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决定煤炭价格。
1.1.1 运输能力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使我国煤炭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我国煤炭运输以铁路、公路、水路为主,公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方式为辅[2]。铁路的煤炭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50%,公路运煤量约占公路货运总量的15%,因此铁路运输能力更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炭的成本价值。也因铁路运输具备价格低、运量大等特点,一直被视为首要的煤炭运输方式。
1.1.2 化验服务
化验成本是影响煤炭价值不可忽略的因素。煤炭交易前需要根据交易商的要求进行化验检测,煤炭的化验检测需要委托专业的质检机构完成化验任务,生成检测报告[3]。由于各地的煤炭生产设计指标不同,对煤炭的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检测的时间及成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煤炭的价值。
1.1.3 仓储水平
煤炭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均等问题,使煤炭在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仓储费用,仓储费用的产生直接影响着煤炭的成本。煤炭的仓储费用包括库存存储费用、厂房管理费用和值班人员工资等。合理的物资水平、科学完备的仓储管理对降低煤炭成本、保障煤炭价值至关重要。
影响煤炭价格的因素众多,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市场机制,且在一定条件下由供需决定市场价格。
1.2.1 煤炭产量及进口量左右煤炭供给
煤炭价格的首要影响因素即为煤炭供给能力,煤炭的供给能力主要由煤炭产量、进口量等因素决定[4]。煤炭产量是影响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既是煤炭消耗大国,也是煤炭储存大国。2002-2011年,煤炭需求较大,产量不足,煤炭资源紧缺导致煤炭价格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12-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集中释放,全社会煤炭库存量达到3亿t,供给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持续下降,并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我国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严格控制煤炭产量,产能虽然受到控制,但供给依旧远远超过需求,煤炭价格随着产量的下降有所上涨但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17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煤炭市场产量受到控制,煤炭优势产能不断释放,产量平稳增长,供给与需求逐渐稳定,煤炭价格也相对平稳。
煤炭净进口量也影响着煤炭供给,我国煤炭进口量在2012年突破2亿t,2013年达到进口峰值。煤炭净进口量增加使国内煤炭库存增加,从而提高煤炭产业的供给能力,当国内的煤炭供需达到平衡时,进口量增加会导致国内煤炭价格下降。
1.2.2 下游消费量影响煤炭需求
煤炭需求主要与宏观经济、下游产业需求等因素相关。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经济形势快速发展时,煤炭需求会不断增多,从而促进煤炭价格上涨。2003-2011年,我国整体经济形势转好,煤炭需求较大,煤价不断上涨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煤炭需求也随之减少,但煤炭供给仍处于较高水平,所以煤炭价格一路下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清洁能源利用不断加强,煤炭需求放缓,价格也随之平缓。总的来说,一方面,经济增长带动煤炭需求增加,使煤炭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带动清洁能源利用,使煤炭需求放缓。
下游产业的需求对煤炭需求有较大的影响,电力、化工、建材以及钢铁产业的煤炭需求量在煤炭总需求中占较大的比重[5]。这些行业的生产需求影响着煤炭需求,进而决定着煤炭的价格变动。其中,发电消耗的煤炭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50%左右,建材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12%左右。当建材市场需求增加时,建材厂商会增加煤炭的投入量,煤炭市场的需求量增加,煤炭价格从而升高。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亦是如此。高耗煤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煤炭需求,进而影响煤炭价格。
煤炭库存是煤炭供给的“缓冲剂”,通过影响供给从而影响煤炭价格,合理的煤炭库存可以平抑煤炭价格的不必要波动[6]。短期内当煤炭产量及进口量无法达到交易需求时,煤炭库存可用于填补需求缺口。
受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我国的煤炭产量受到控制,去库存任务十分艰巨。2016年重要港口的煤炭库存量较2015年均有所下滑。其中,秦皇岛港库存量同比下降62%左右,京唐港库存量同比下降43%左右[7]。近几年,随着改革优化,优质产能进一步释放,国内煤炭产量逐渐增加,煤炭库存也随之增长,用户存煤以及港口存煤均恢复到较高水平。2019年沿海六大电厂存煤量达到1 757万t,并且处于增长趋势;港口库存从2018年6月以来均处于较高水平[8]。
同其他大宗商品类似,煤炭不仅有现货市场,也有期货市场。煤炭现货与期货的联系在于煤炭期货的买卖可用于规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并且煤炭的现货与期货价格存在关联性波动[9]。一方面,当整体的煤炭市场处于弱势环境时,煤炭企业的库存极易贬值,此时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可及时锁定库存价值,减少现货价格降低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电力、化工等高耗煤企业可在煤炭现货价格较低时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而减少采购成本,降低经营风险[10]。
目前,我国煤炭期货市场有焦炭、焦煤和动力煤几个期货品种。其中,焦煤也被叫做冶金煤,是烟煤的一种。焦煤的粘结性较强,挥发性为中等及较低水平。2013年3月22日,我国焦煤期货在大连期货交易所上市,是继焦炭期货推出后上市的另一个煤炭期货。焦煤期货通过焦煤期货合约,指定现货市场实物交割地点的方式进行交易。自焦煤期货推出以来,交易十分活跃,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煤炭期货之一。焦煤期货市场的发展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9月26日,我国动力煤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遵守T+0、车船板实物交易、双向交易等规则,利用保证金交易模式[11],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交易。由于动力煤包含多个煤种,不同煤种的品质标准化程度差异较大,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以收到基低位发热、全硫、全水分等指标作为交割计价指标,也根据现货市场制定了动力煤期货交割升贴水标准。动力煤期货从上市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交易稳定、拥有大量活跃客户和具备一定交易规模的煤炭期货品种。动力煤期货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体系的完善,也在动力煤现货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5.1 交易模式不断完善
1993年以后,我国部分煤炭价格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煤炭订货会也逐渐演变成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由政府直接分配转变为供需双方有一定的交易自主权,后来又逐渐发展为煤炭交易市场,依托煤炭的产地、消费地、集散地等进行煤炭交易。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中也出现了利用电子交易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基础的第三方交易模式[12]。在这种交易模式下,信息公开透明,供需双方可及时了解供需、价格情况,并可以对信息、资金等进行有效调控,使煤炭的交易变得更加便捷,提高了煤炭的流通效率。
煤炭交易模式的发展也推动着煤炭市场的不断完善,煤炭商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集中,新型煤炭交易模式的不断改革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增加交易机会,从而进一步促进煤炭商品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煤炭商品不集中的问题。除此之外,煤炭交易规则、程序等机制也不断完善,市场在煤炭配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1.5.2 预付款销售或成趋势
煤炭销售是大宗商品销售的一种,结算方式有先付款后交易、先支付预付款后根据合同滚动结算、根据信用赊销等方式[13]。大部分煤炭交易以先付款后交易为原则,铁路销售以合同为基础按周期结算,这些付款方式促进了预付款模式的发展。虽然煤炭的交易金额较大,交易过程复杂,但是仍具备预付款交易的条件和要求。随着煤炭市场的不断发展,预付款销售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用。
根据我国现有的商品煤质量指标规定,商品煤需满足“褐煤灰分小于等于30%、硫分小于等于1.5%,其余煤种灰分小于等于40%、硫分小于等于3%”“在中国境内远距离运输时褐煤发热量要大于等于16.5 MJ/kg,灰分小于等于20%,硫分小于等于1%;其余煤种发热量大于等于18 MJ/kg,灰分小于等于30%,硫分小于等于2%”等一些基本要求。
煤炭的品质根据用途也有不同的要求,动力煤的重要指标是发热量、灰熔点、挥发分和硫分;炼焦煤的重要指标是挥发分、Y值、粘结指数;化工用煤的重要质量指标是反应性、挥发分、C/H比、硫分、灰分、煤灰成分分析等。除此之外,在每类用途下,根据不同的技术条件、使用方式又存在许多相关标准。例如,根据用途我国动力煤可分为电煤、生活用煤、建材用煤、一般锅炉用煤等[14],每种用途有相应的使用标准,每种用途下又根据锅炉的不同设置了相应的锅炉标准。这样的设置对煤炭的质量、使用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规定,但复杂的标准也给煤炭的管理和交易带来了不便。例如,煤炭交易中缺少统一的标的物标准,导致煤炭市场质量纠纷问题不断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炭市场化进程[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运输通道逐渐增多,运输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铁路运输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由国家垄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煤炭运输的效率;并且煤炭的运输价格由国家制定,运输需求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也制约了煤炭运输的发展。其次,像新疆等煤炭产地,存在铁路运输能力较低,无法解决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导致公路运煤的需求仍然存在,无法完全实施汽运煤限令。
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依旧是火电,尤其是燃煤发电。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真正的电力市场,电价由国家统一制定,发电计划的指标管理也由政府统一执行,这使火力发电这一可控的常规发电方式依旧是发电主力,新能源发电由于具有波动性而无法得到广泛应用[16]。电力产业的这种限制导致了煤电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影响煤炭的价格[17]。另一方面,煤炭作为一种资源具有较强的价格影响力,价格弹性高于电价,当煤炭大幅涨价时,电价涨幅较小,电力企业收入大于支出,面临亏损甚至破产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煤炭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备许多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性质。首先,煤炭不是“一个商品”,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的物标准,在市场中,不同的煤种依据不同的标准流通交易。其次,煤炭商品多依托产煤地销售,很难进行集中交易。这使煤炭价格的构成中,运输、仓储、化验等费用占据较大比例。运输工具的限制又给煤炭的交易带来阻碍。最后,煤炭具有政治属性。一方面,煤炭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另一方面,火电作为主要的发电方式,与电煤存在依赖关系。电煤价格大幅上涨时,煤电企业将面临高额的发电成本,为保护电力企业发展,政府对电煤进行限价控制。煤-电的“依存”关系使煤炭不得不受国家宏观管控。
影响煤炭价格的关键因素在于煤炭的供需关系,煤炭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导致供需失衡时,煤炭价格会下降;煤炭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时,煤价会迅速上涨。因此,控制煤炭供需平衡,稳定煤炭价格,对煤炭商品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国家应继续加强对煤炭产能的控制,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低劣煤生产企业,防止煤炭产能过剩,控制煤炭质量。煤炭企业应该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煤炭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配合政府制定合理库存计划,防止煤炭供给过剩。同时也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促进清洁煤炭技术的发展。其次,继续挖掘煤炭的下游需求,鼓励拓宽煤炭的下游产品市场,降低电力、化工几个主要行业对煤炭价格的影响程度。
目前煤炭的交易并没有统一的商品标准,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质量纠葛问题。这就需要煤炭交易市场制定统一的煤炭标准,严格把控煤炭质量,从而保证煤炭交易双方利益。可以参考其他大宗商品的划分方法,按照煤炭所含成分指标进行界定。例如,按照煤炭的固定碳含量、水分、挥发分等指标进行划分,提升煤炭的商品标准化程度。
铁路、水路等运输能力的提升可以保证煤炭供给,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首先,要加强煤炭企业与铁路、水路的合作,推动煤炭企业与铁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采用协议运输方式。其次,加快铁路运输价格市场机制改革,完善价格制定机制,使铁路运输回归市场化调节。同时加强运输过程的监督力度,减少煤炭运输成本。
电煤价格受宏观经济、供需关系、国际煤价、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目前除电力用煤外其他煤炭市场基本稳定,煤电矛盾至今依旧存在,电煤价格受政府调控影响较大。所以,加快电煤及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促进煤电企业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18]。首先,要逐步完善电煤、电力定价机制,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使煤炭、电力等能源形成自主的市场利益关系,进一步恢复煤炭、电力的商品属性。其次,加快煤炭、电力企业优化重组,使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形成内部供应机制。这样电力企业可通过煤电一体化控制煤炭价格,降低煤价上涨带来成本过高的风险,煤炭企业也可通过煤电一体化防控煤炭价格下降的风险。
[1] 吴璘,王雷,孔慧.我国煤炭价格阶段性分析及对未来形势的认识:基于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J].中国矿业,2020,29(5):32-36,81.
[2] 王小洋,李先国.能源革命背景下我国煤炭运输通道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10):67-75.
[3] 王海军.国内煤炭交易市场交易模式探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5):45-48.
[4] 王仕忠.中国煤炭价格影响因素性质辨析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4):109-112.
[5] 朱吉茂.中国煤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国煤炭,2017,43(11):20-24.
[6] 张冬阳.我国煤炭定价模型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中国煤炭,2018,44(10):113-118.
[7] 王芳,赵忠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煤炭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8,37(6):338-340.
[8] 刘春红.2019年上半年煤炭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以及下半年走势预测[J].商业经济研究,2019,(21):185-186.
[9] 刘凌云,潘岩.中国主要煤炭现货价格指数与期货价格指数联动效应比较研究[J].中国煤炭,2019,45(1):10-17.
[10] 许华.煤电企业动力煤期货套保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9(7):82-83.
[11] 何玉辉,徐华明.动力煤期货如何助力电力企业发展[J].企业管理,2017(S1):286-287.
[12] 张晓玲.新型煤炭交易模式对煤炭市场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43-44.
[13] 邢献舜. 煤炭交易市场成熟预付款销售或成趋势[N].中国煤炭报,2019-11-26(003).
[14] 聂强.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15] 李光辉,郭宪蓉.我国煤炭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煤炭,2012,38(5):5-8.
[16] 李俊峰,柴麒敏.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问题及政策建议[J].新能源经贸观察,2017(4):29-34.
[17] 卢沐萱.浅谈我国煤电价格矛盾中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S1):15-17.
[18] 王雄.我国电煤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