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号称“化工之母”,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使得煤炭成为绝对燃料主角。“双碳”背景下,随着风、光、氢等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煤化工的现实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煤炭属性的改变,改变了原有的营销渠道,需要重新审视其营销和利用途径[1]。为了促进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以下简称“原料煤”)的生产和营销,优化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煤炭营销结构调整,需要对原料煤营销质量进行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料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和计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原料煤营销策略。但是现行的原料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都是基于煤的燃料属性,属性的改变使原料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建立的侧重点和指标发生改变,因此传统指标体系已经不适用目前原料煤营销质量评价[2]。为此,本文针对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展开研究,为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燃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指标单一、评价结果误差较大等问题,无法适用于煤炭的原料属性评价。燃料属性评价体系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是考虑到商品煤的燃料属性,从商品煤的燃料属性角度出发,其销售对象主要是冶炼、发电、建材、供热等企业。传统燃料市场煤炭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主要有灰分、水分、硫分、发热量等,只能反映出煤炭作为燃料属性时的商品煤营销质量优劣。
目前,部分煤炭的使用正逐渐由燃料转变为原料,而原料煤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改变原有营销侧重点和营销方向。因此,需要建设一套新的评价体系,为改进和优化原料煤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煤炭由燃料属性转变为原料属性,其销售方向由金属冶炼、发电转向高科技电子产品制造、复合材料制造等,营销价格提高,并且营销渠道不断扩宽,因此在对煤炭营销质量评价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原料煤营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评价指标多样化的特点,单一的评价指标已经不能反映出原料煤营销质量,需要选取多个评价指标,从横向与纵向对原料煤营销质量进行全面思考与评价。由于评价指标的增加,原料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的结构发生改变,丰富评价指标后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准则,进而改变原料煤营销质量评价模型结构,因此原料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还具有结构复杂化特征。
随着煤炭作为原料用于各个领域,其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因此在建设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结合原料煤营销质量相关的因素,不断优化和完善指标体系的指标层和准则层,细化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
同时,指标体系需要结合最新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提高指标体系精度,为提高原料煤营销质量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基于原料属性的指标体系还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当地实际的煤炭市场情况,建立煤炭营销工作目标,实时更新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在不同时期,对每个指标权重重新进行计算,提高基于原料属性的指标体系的严谨性,以适应不同阶段下煤炭营销工作的需求。
(1)考虑到原料煤的原料属性,要选取原料煤质量评价指标。由于原料煤质量指标比较多并且比较复杂,在建立原料煤质量指标体系过程中每个指标的权重不同,因此可在众多指标中选取权重较高的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并以此建立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
(2)将原料煤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作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将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安全性以及原料煤外观光泽度、孔隙率作为二级指标,以此建立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质量评价指标层。
(3)原料煤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氧、氮等有机质化学元素[3],同时也含有少量的一些放射性元素,比如钛、铀、钍等,还含有一些有害元素,比如硫、磷、砷等。就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含量而言,原料煤质量会受到不同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因此化学成分协调性作为营销质量指标体系的指标。
(4)除了要考虑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之外,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对于工业化学材料的生产也十分重要。化学工业追求原料煤质量的稳定,必然要求原料煤化学成分均匀一致,若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情况,将会影响原料煤的使用效果。因此,选取原料煤化学成分均匀性作为原料煤营销质量评价的指标。
(5)原料煤化学成分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虽然有害物质的含量比较小,但是种类却比较多,部分化学材料生产过程中原料煤中的有害物质会保留在化学材料内部,影响化学材料质量,因此将原料煤安全性作为营销质量指标体系的指标。
(6)原料煤外观等级质量是其内在质量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考察原料煤质量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其外观等级质量包含原料煤表面光泽度和孔隙率等,因此将原料煤外观光泽度和孔隙率作为营销质量指标体系的指标[4]。
在上述基础上,针对选取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准则,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评价主要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对比值着手,以原料煤的碳氢比、碳氧比、氮氧比为原料煤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内容,根据化学材料生产对原料煤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对比值要求,制定评价准则为:碳氢比在0.75~0.77之间,碳氧比在0.66~0.69之间,氮氧比在0.45~0.46之间[5]。对于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均匀性评价,以化学含量的相对偏差CV作为其考察主要内容。相对偏差也称变异系数,指标准差与测量结果算术平均值的比值,计算公式为CV=标准差/算术平均值×100%。CV值越大,表示原料煤的化学成分均匀性越差;CV值越小,表示原料煤的化学成分均匀性越好。原料煤化学成分的安全性主要与原料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关,因此以原料煤中硫、磷、砷含量作为其考察主要内容,原料煤中硫、磷、砷残留量低于0.01%作为评价准则。原料煤外观等级质量与原料煤光泽度、孔隙率有关,原料煤表面光泽度越大,孔隙率越小,原料煤外观等级质量越高。根据化学工业对原料煤外观等级质量的要求,原料煤的外表光泽度不得低于75%,孔隙率不得超过2.5%,利用该标准评价原料煤外观等级质量。按照以上建立的评价准则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指标体系
在上述基础上建立原料煤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权重系数计算和评价函数建立两部分。采用专家评分法对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由原料煤化学方面专业人员组建专家小组,每人根据实际情况对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按照评分大小对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建立指标集合,利用权重系数计算公式,对指标集合中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1)
式中:wi——指标集合中第i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ei——第i个指标的专家评分;
p——评价指标专家评分总值[6]。
利用式(1)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利用评价函数对原料煤质量进行评价,计算方法如下:
(2)
式中:f——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质量评价函数;
k——指标评价标准量化值总和;
r——建立的指标评价准则量化值总和[7]。
利用式(2)计算出原料煤质量系数,系数值越大表示原料煤质量越高,系数值越小表示原料煤质量越差,以此完成原料煤质量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共包括指标层、准则层和评价层3部分,通过3个部分描述原料煤营销质量,以此完成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的建设。
为了满足原料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建立需求,解决传统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基于原料属性,针对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选取原料煤化学成分协调性、均匀性、安全性、外观质量光泽度、孔隙率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指标体系,以期为基于原料属性的商品煤营销质量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1] 郭彦江. 无烟煤制工业燃气项目原料煤价与经济性的关系分析[J]. 煤化工,2020,48(2):16-18.
[2] 刘临沂.对煤炭从“燃料”到“原料”市场转化中开展营销工作思考[J].商业2.0(经济管理),2022(1):73-75.
[3] 王灵芝,周戈耀,雷雪,等.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药房,2020,31(6):646-650.
[4] 王亮,葛晨冉. 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85-88.
[5] 付雅琪,张敏. 江苏省新型智库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于Fuzzy-AHP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57-62.
[6] 赵佳娜,刘慧. 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石家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营销界,2020(51):100-101.
[7] 武铮铮,李永. 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21(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