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技术资料 > 科技论文

我国“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4-03-14 来源:中国煤炭杂志官网 分享:

★ 权威探讨 ★

我国“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研究与探讨

王虹桥,陈养才,王丹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摘 要 “数字煤炭”的内涵是通过数字技术与煤炭工业的深度融合,优化煤炭生产、运营、流通、转化、服务等各环节,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及所关联对象的数字化进程,进而实现煤炭工业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健康为核心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全面阐述了优化升级煤炭数字基础设施、全面赋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完善煤炭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10个方面“数字煤炭”建设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煤炭”建设水平,研究提出应突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实施示范评价等具体建议;认为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为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煤炭”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 “数字煤炭”;数字技术应用;煤炭数字经济;数据安全保障;数字化组织管理体系

0 引言

我国煤炭工业信息化、数字化已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1-2],大致经历了信息化起步阶段,信息化与自动化同步发展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两化深度融合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4个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方针指引下,煤炭工业数字化进入了历史最快发展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数据应用、组织体系、人才保障等方面问题,制约着煤炭工业数字化发展[3]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加快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步伐。2023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为煤炭工业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4]。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大力推动“数字煤炭”建设,必然成为新时代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1 “数字煤炭”的内涵与建设目标

1.1 “数字煤炭”的内涵

“数字煤炭”,即通过数字技术与煤炭工业的深度融合,优化煤炭生产、运营、流通、转化、服务等各环节,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及所关联对象的数字化进程,进而实现煤炭工业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健康为核心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数字煤炭”建设是以煤炭核心生产场景智能化建设、企业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和煤炭数字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煤炭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行业职工的数字技能、健康安全、服务保障水平,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新动能,构建产业数字新生态,从而有力支撑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的构建和煤炭工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方针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

1.2 “数字煤炭”建设的目标

从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点任务[5]。“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助推煤炭企业创造价值、提升效益,助力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6]。基于以上目标,“数字煤炭”建设应重点围绕“提效、保安、增康”6个字开展[7]

1.2.1 “提效”

“提效”,是“数字煤炭”建设初级阶段追求的基础目标。以提高价值效益为导向,通过推进数字技术与煤炭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管理升级提效、生产优化提效、产业链协同提效、产业数字化增效。

(1)管理升级提效。既包含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煤炭企业人、财、物、采、供、销等企业管理各领域进行流程优化、业务再造,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效率,也包含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提高科学决策的效率和能力。

(2)生产优化提效。主要通过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改造等,提高煤炭生产作业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人工作业和干预,进而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创造经济效益。

(3)产业协同提效。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煤炭运输、储存、交易、物流等全生命周期,有效提升煤炭开采、煤炭分选、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以及煤炭与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上下游产业的高效协同、资源共享水平,提高煤炭产业协同效率、流通转化效率。

(4)产业数字化增效。既包含通过管理和生产的效率提升、人员和成本节约增加的经济效益,也包含煤炭企业通过发展数字化,形成数字经济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所创造的新效益。

1.2.2 “保安”

“保安”是“数字煤炭”建设贯彻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保安”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而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核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保障煤炭供给安全、生产安全、运营管控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

(1)保障煤炭供给安全。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通过数字技术加持,可以有效提升煤炭供给的科学化、柔性化水平。

(2)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是煤炭数字化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目标要求。通过煤矿智能化建设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够高效、精准监测预防安全风险,实现少人化、无人化,提升基础生产安全水平。目前露天煤矿无人驾驶[8],井工煤矿固定岗位无人值守[9-10]等已逐渐推广应用。

(3)保障运营管控安全。数字化应用能够提升运营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同时,通过数字化为企业纪检监察[11]、合规审计[12]等提供技术支持。

(4)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网络数据安全已与生产安全同等重要。随着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面临的网络数据安全风险不断增加。数字煤炭建设必须以确保网络数据安全为前提和基础[13]

1.2.3 “增康”

“增康”,是“数字煤炭”追求的终极目标。以推动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增进企业体制健康、发展模式健康、生产系统健康、职工职业健康。

(1)企业体制健康,是在数字化背景下煤炭企业突破传统体制束缚,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形态,最终实现企业高效协同、可进化、可持续的健康组织体系。

(2)发展模式健康,既是通过数字化支撑煤炭企业由传统的“追求增量”模式向推进“高质量”模式变革,也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企业新型商业模式,建立平台型、生态型、健康型煤炭企业。

(3)生产系统健康,既是煤炭生产装备系统各环节实现稳定、高效联接、协同化运行,形成不断创新迭代,优化升级的健康机制;也是追求形成生产组织管理体系与新型智能化生产系统内在耦合的健康协同模式。

(4)职工职业健康,是坚持“人民至上”“矿工之上”的根本宗旨,通过数字化手段,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提高矿工健康水平。

2 “数字煤炭”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提效、保安、增康”目标,根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总要求,“数字煤炭”建设应以优化升级煤炭数字基础设施和充分发挥煤炭数据要素作用为“两大基础”,以全面赋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和发展壮大煤炭数字经济产业为“两个核心任务”,提升煤炭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煤炭全员数字素养和技能、增强煤炭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三大能力”),从而构筑煤炭数字生态文明、提升煤炭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构筑煤炭数字化发展生态体系(“三个体系”)。以上这10个方面重点工作是“数字煤炭”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优化升级煤炭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煤炭”的底座。各类煤炭企业适度超前建设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集团企业骨干网扩容,协同推进煤矿井下万兆、十万兆等工业环网普及,科学推进5G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成熟场景应用;进一步优化企业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行业、区域、集团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引导数据分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合理布局,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同时,优势企业要鼓励探索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发展,面向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新兴场景,打造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并承担区域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2.2 充分发挥煤炭数据要素作用

数据资源是“数字煤炭”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基础。首先,按照国家大数据战略整体部署,煤炭行业要促进健全完善煤炭数据采集管理机制和标准体系,推动煤炭非核心数据资源共享,促进煤炭商业数据开发利用;其次,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形成企业数据资产目录,全面提升煤炭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三是鼓励煤炭企业间、上下游间探索数据资源共享与流通,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煤炭流通、交易、监测诊断等数据采集,培育壮大煤炭数据服务业务;四是推动煤炭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五是根据能源等领域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等相关规定,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六是鼓励建立行业级煤炭数据资源体系和平台,积极探索行业“大模型”应用。

2.3 全面赋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1)深入推进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煤炭勘察设计、生产加工、流通转化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数字化集成应用水平,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

(2)加快普及先进成熟技术,扎实推进智能化煤矿和选煤厂建设,推进煤机装备智能制造、智能化升级,促进数字技术在矿山工程咨询领域的深度应用,引领咨询服务和煤矿工程建设模式转型升级。

(3)全面深化煤炭企业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数据驱动与煤炭行业知识相结合的智能化转型,推进企业新型数字化能力建设。

(4)制定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充分利用优势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强强联合发展平台赋能的新模式新业态,培育面向煤炭特色的数字化管理、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

(5)探索在鄂尔多斯、榆林等主产地打造区域数字化煤炭产业链集群,培育煤炭数字化特色园区。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推动煤炭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2.4 培育壮大煤炭数字经济产业

(1)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将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块,组建若干家煤炭信息技术产业集团,形成整体化解决方案,面向行业内外提供技术服务。

(2)支持各煤炭集团信息技术类公司做强做大,提升技术实力,创新人才机制,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支撑本企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的同时,大力拓展企业外部市场。

(3)支持各类服务煤炭行业的信息技术供应商与煤炭企业紧密合作,面向行业特色场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大力培育技术型、专业型、综合型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4)支持专注煤炭行业服务的优势技术供应商,进一步提升规模实力、拓宽筹融资渠道、提高行业市场占有率,以便与各煤炭集团信息技术类公司形成技术联合体、数字煤炭产业集群,共同推进煤炭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5)编制发布煤炭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报告,促进更多煤炭信息技术公司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并在国内主板上市,积极推动煤炭信创产业发展。

2.5 完善煤炭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1)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基于技术和产业优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先行先试,培育先进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2)坚定不移发展煤炭工业互联网,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一批行业特色型、专业型平台。

(3)强化煤炭大数据开发,加快构建行业各类场景的数据模型,探索工业机理模型、微服务、工业App的跨平台部署和调用机制,推动跨平台数据互通、能力协同与服务共享。加快知识沉淀、传播和复用。

(4)积极引导各类信息通信、互联网、软件等优势产业企业加快基于煤炭特色场景的技术研发创新,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控安全、机器人、数字孪生等领域加强煤炭特色化定制研发,提升行业专用设备、单机装备、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国产化、智能化水平。

(5)深化信息技术企业与行业检测认证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煤炭数字化准入、标准、成熟度评价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供应链、数据资源、工控安全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

2.6 提升煤炭从业者全员数字素养和技能

实施煤炭行业全员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首先,加强煤炭相关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建设,鼓励煤炭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探索行业数字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分级体系建设,开展分领域分层级煤炭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提高全员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第三,开展各领域、各层级的数字知识竞赛、技能竞赛、专业技术竞赛等,充分调动行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鼓励企业将数字领域人才纳入高技能人才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

2.7 增强煤炭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制度要求,强化行业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企业网络应急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煤炭企业网络安全和工控系统防护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企业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2.8 建设煤炭数字生态文明

建设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

(1)构建智慧高效的矿区生态环境数字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煤矿区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2)加快煤炭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深入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煤炭产业链绿色化转型,助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打造“双化协同”煤炭供应链体系,助力节能降耗、集约发展。

(3)重点企业应积极开展碳排放监测监控,打造一批低碳型矿区。倡导矿区绿色智慧办公生活方式,提升矿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倡导在线会议、绿色出行,提升职工数字化、集约化生活服务水平。

2.9 提升煤炭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通过构建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各类服务资源,为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评估咨询、供需对接、技术指导、解决方案推广等公共服务,解决煤炭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数字化建设宣传方面,应加强煤炭行业网络舆论阵地建设、提高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推动煤炭相关产业和产品的数字化宣传推广,建设行业级数字化宣传展示平台,推动各类展会等利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宣传推广渠道,提升在线服务能力;同时,加强矿区网络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矿区网络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远程在线教育培训、检测认证、技术服务等模式,推动各类线上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为矿工所享。

2.10 构筑煤炭数字化发展生态体系

进一步创新构建煤炭行业数字化发展创新合作机制和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首先,推动各类煤炭企业加大开放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供应商合作,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模式,探索合作经营、合作办学、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投资、租赁共享等,构建煤炭数字化产业生态;其次,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和头部技术供应商以自身平台和技术资源为基础,面向行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形成行业级平台,降低企业定制开发、重复投资比例;第三,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增强煤炭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第四,强化行业数字化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引入多方资源共同促进煤炭行业数字化快速健康发展,助力催生更多新模式新业态。

3 推进“数字煤炭”建设具体建议

3.1 突出顶层设计

要推进“数字煤炭”建设,做好顶层设计非常关键。持续紧跟国家数字化领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趋势、国际和相关行业前沿动态,推动煤炭企业积极开展或参与“数字煤炭”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加强煤炭特色数字化发展理论研究,构建“数字煤炭”理论研究体系,加快“数字煤炭”标准体系建设。煤炭企业在推广开展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时,应编制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突出对企业整体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鼓励和支持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煤炭企业和技术供应商联合成立“数字煤炭”相关领域研究、研发、培训和教育组织机构。

3.2 健全体制机制

推动煤炭企业构建和完善企业数字化组织管理体系,在企业总部推广建立“集团数字化领导协调机构+数字化管理部门+信息技术公司”的组织架构,探索设立首席信息官、首席数字技术顾问等岗位,打造专业化运维团队。企业将数字化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定期召开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在顶层设计基础上,具体承担规划落地、项目建设、系统运维、网络安全、考核监督等职责,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数字化转型,确保数字化建设取得实效。

3.3 保障资金投入

建议煤炭企业在顶层设计基础上,设立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数字化资金投入规模及持续性。建立数字化专项资金投入机制,提高专项资金计划审批管理使用效率。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统筹使用、明确重点、有序实施,避免资金分散使用和重复投资。鼓励积极申报、用足用好各项国家及省级财政补助、奖励、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3.4 实施示范评价

支持煤炭企业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原则,聚焦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工作,优先建设一批基础好、成效高、示范带动效应强的试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和地方试点示范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应防止数字化项目盲目跟风,避免重复建设。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加强行业试点示范,持续开展案例征集、经验推广等工作,构建“数字煤炭”发展成熟度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动态跟踪监测“数字煤炭”建设进展,定期发布“数字煤炭”发展研究相关报告。

3.5 营造良好氛围

在煤炭行业大力推广数字理念、数字文化,营造“数字创新”氛围;引导职工思维转变,加深对数字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数字化创新发展要求不断融入煤炭行业发展理念和价值。通过会议、网站、报刊、竞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职工创新创意,与“双创”工作相结合,激发基层员工热情,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创新氛围。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此,煤炭行业要紧抓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加快“数字煤炭”建设,进一步深化“两化融合”,提高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虹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J].煤炭经济研究,2014,34(7):1.

[2] 王虹桥,王丹识.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J].智能矿山,2021,2(1):10.

[3] 余娜.王虹桥:“数字煤炭”成效显著 企业水平分化加剧[N].中国工业报,2023-10-10(7).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2):69.

[5] 何立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J].宏观经济管理,2023(1):1-6.

[6] 周娟娟.起步中的“数字煤炭” 前行还需闯关[N].中国煤炭报,2023-10-12(7).

[7] 朱妍.“数字煤炭” 增安提效[N].中国能源报,2023-10-09(2).

[8] 宋占成,王治国,王鑫,等.我国露天矿山无人驾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研究[J].采矿技术,2022,22(6):14-17,25.

[9] 梁辉.煤矿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自动化应用,2023,64(15):196-197,211.

[10] 黄安庭,张一帆.煤矿大坡度斜井用架空乘人装置无人值守运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机械,2023,44(7):178-179.

[11] 曹俊明,李灵娜.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06-14(1).

[12] 钟炎君.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作用及影响探讨[J].经济师,2023(10):99-100.

[13]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煤炭企业网络安全工作指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2.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WANG Hongqiao, CHEN Yangcai, WANG Danshi

(China National Coal Association, Chaoyang,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coal" is to deeply integrate digital technology with the coal industry, optimize various links such as coal production, operation, circu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ervic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coal industry and its associated objects, and thereby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with safety, efficiency, green, intelligence, and health as its core goals. The main contents of "digital coal" construction were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in 10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co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fully empowering modern coal industry system, and improving coal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digital coal" construction, specific suggestions were studied and proposed, such as highlighting top-level design,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ensuring funding investment, and implementing demonstration evaluations. 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China construction, digital coal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Keywords "digital co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coal digital economy; data security assurance; digital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D-9;TD67

文献标志码 A

移动扫码阅读

引用格式:王虹桥,陈养才,王丹识.我国“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研究与探讨[J].中国煤炭,2024,50(1)∶9-14.DOI:10.19880/j.cnki.ccm.2024.01.002

WANG Hongqiao,CHEN Yangcai,WANG Danshi.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al" construction in China[J].China Coal,2024,50(1):9-14.DOI:10.19880/j.cnki.ccm.2024.01.002

作者简介:王虹桥(1964-),男,江苏沛县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煤炭行业两化融合、信息化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等。E-mail:whqdem@sina.com

(责任编辑 康淑云)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