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技术资料 > 科技论文

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定员方法优化研究

时间:2021-12-20 来源:中国煤炭杂志官网 分享:

★ 经济管理 ★

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定员方法优化研究

董海林1,2 石海涛3 郑 颖4 蒋子浩4

(1.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省徐州市,221116;3.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河北省唐山市,063001;4.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形势低迷、人员冗杂现象严重,劳动定员成为企业提效和转型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精准定员成为煤炭企业在行业低谷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矿井基本条件、地质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纳入考虑,构建“自上而下”的多元素定员法,并将其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定员法结合,提出混合定员法,弥补企业定员的宏观视角缺失,在煤炭低迷期帮助企业实现宏微观精准定员,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实证验证了混合定员法的精准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井下劳动定员 多元素定员法 混合定员法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能源之一,其生产效率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然而,国内煤炭行业近几年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波动较大。此外,煤炭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走低,2013年人均原煤产量为2928 kg,2014年和2015年则分别降至2839.6 kg和2732 kg。我国煤炭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往往存在管理层次多、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人员冗杂现象严重,成为行业低迷背景下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部分煤炭企业通过减员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益。以开滦集团唐山矿区为例,2015年各矿井员工人数为37365人,2016年则减员2190人,但生产量增加11万t,万吨用人率也由13.93人/t降至13.06人/t。由此可见,减员不一定会降低产量,反而可能会因劳动生产率提升而增加产量,如何精准定员成为煤炭企业在行业低谷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强调劳动定员对工作效率的重要性,科学严谨的劳动定员能够激励员工。劳动定员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即各职位雇佣人员的最大数量。与流水线工作不同,煤炭行业工种具有非标准化的特殊性,劳动定员因不断变化的外在条件存在较大难度,但煤炭行业的劳动定员标准化势在必行。目前煤炭行业关于劳动定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煤炭行业定员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多是针对煤炭行业整体的定性分析,如朱长新和张飞(2012)基于煤炭企业劳动定员现状,从定员观念、岗位设定、管理机制和员工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马云娥(2012)则基于劳动定员贯标工作的现存问题提出对应措施。二是煤炭行业的定员方法总结或改进,多是针对某一岗位的具体测算,如刘兴和缪学刚(2003)对多种劳动定员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李永周等(2012)针对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特点,提出分类复合定员法。

上述研究多停留在问题对策分析阶段,未对定员方案及标准进行具化研究,对企业如何定员、依据什么定员、怎样定员等诸多问题并未作出回答,或仅针对个别岗位,缺乏普适性。此外,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定员标准受矿井具体条件的影响较大,现有研究却鲜少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因此,本文充分借鉴当前煤炭企业的定员方式,从集团宏观掌控角度出发,将矿井基本条件、地质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纳入井下劳动定员体系,提出基于原煤全员效率的多元素定员法,并结合现行的基层定员法,进一步提出混合定员法,以期帮助煤炭企业从宏观微观角度均实现精准定员。

1 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定员现状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井下劳动定员方法多为定额定员法和设备定员法。定额定员法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工人效率及出勤率等因素来进行定员,可帮助企业预先明晰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工种、各工序的必要劳动消耗量,从而优化劳动组合。定额定员法多适用于工作量相对饱和、体力劳动和操作型为主的岗位,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定额标准和员工工作量不断变动、煤矿差异性、存在不可预期订单等。设备定员法是指根据工作量确定机器设备数量,再根据设备数量及其利用率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和出勤率来进行定员,多适用于机械操作且高度自动化设备的相关岗位。

现行井下劳动定员均适用于基层定员,多采取“自下而上”形式实施,即企业下属各单位分别进行劳动预定员,随后将其定员人数上报集团,集团依据工作经验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反馈给各下属单位。然而,随着劳动定员管理的逐年深入、减人提效的工作诉求和企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煤炭经济形势的极度困难,现行井下劳动定员方法及实施的缺陷日益凸显:一是集团管控不足,核定标准不明晰,仅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核定下属单位定员材料,超标准定员等现象频发,无法满足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配备优化的新形势需求;二是定员方法的系统性存在缺口,缺少必要的需求性分析和总体规划,范围和体系还很不完善;三是劳动定员数据积累工作有所忽视,有关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健全,无法为下期劳动定员提供依据,更谈不上对员工效率进行分析和改进优化。

鉴于此,本文为避免井下劳动定员的诸多问题,创新性提出基于原煤全员效率的多元素定员法,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帮助企业总部实现“自上而下”的宏观精准定员,并结合现存的“自下而上”基层定员法,提出混合定员法的数学模型,既考虑了各单位上报人数的实际情况,也增强了集团的宏观管控,有利于在煤炭低迷期帮助企业实现集团对下属单位的定员管控和减员提效,是对现有定员管理的优化。

2 多元素定员法

外界客观因素如生产情况、工艺要求、劳动组织等对企业劳动定员具有显著影响。多元素定员法基于现实的井下劳动用人统计数据,将井下劳动人员配备的相关影响因素(矿井规模、地质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等)进行量化,采用数学方法确定多元素测定系数,并基于此确定井下劳动定员数量。多元素定员法能够从宏观视角对下属单位的预定员结果进行核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下属单位定员材料对集团定员核定的影响程度,更加符合煤炭企业对定员的宏观管控需求。

2.1 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体系

多元素测定系数从不同规模矿井的自然开采条件、生产系统复杂程度及技术装备等角度出发对人员配备产生影响,是井下劳动定员的修正前提,其测定依据为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体系。多元素定员法鲜有研究,仅刘世伟等(2008)将开采难易程度、技术结构和生产系统作为一级指标,提出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该指标体系未能全面反映矿井的真实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尤其是对矿井基本情况和技术水平的反映。因此,本文结合刘世伟等(2008)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探究矿井的基本情况和技术水平对井下劳动定员的影响作用。

为确保多元素测定系数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实用性,本文以开滦集团为例,首先实地调研典型煤炭生产矿井,重点收集其3年内劳动定员的具体数据资料,如年度定员、年度实际用工总量、生产技术装备等,并初步选取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基于此,本文组织内部研讨和专家访谈,对已选取的指标进行反复分析测算,并采取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重,最终形成本文的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体系,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多元素测定系数的指标选择和测算是基于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所需定员,不包括矿井反风演习、抢险救灾等情况下临时增加的人员。

1 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矿井基本元素0.3基本要素0.3组织机构0.3劳动力状况0.4开采年限0.4核定生产能力0.4自主经营情况0.2区科数量0.5机关部门设置0.2井上下区科比例0.3人员总量0.4平均年龄0.2文化程度0.2技能结构0.2地质环境元素0.2地质条件0.4煤层赋存情况0.3自然条件0.3断层情况0.2顶底板条件0.3水文地质条件0.3其他变化情况(陷落柱和火成岩等)0.2煤层倾角0.4煤层厚度0.4煤层稳定性0.2瓦斯情况0.4发火期0.4冲击地压0.2生产条件元素0.25矿井生产基本情况0.3生产系统状况0.3工作面情况0.4矿井井筒总数0.2矿井提升方式0.3同时提升水平数0.3提升井筒数0.2同时生产水平数0.4同时生产采区数0.4开采深度0.2同时开采煤层数0.3回采工作面个数0.25掘进工作面个数0.25开拓工作面个数0.2技术水平元素0.25回采系统0.3掘进系统0.3开拓系统0.2辅助系统0.2回采方法0.4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0.4回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0.2掘进方法0.4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0.4掘进地质条件复杂程度0.2开拓方法0.4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0.4开拓地质条件复杂程度0.2矿井辅助运输距离0.4辅助自动化程度0.4辅助系统复杂程度0.2

为保证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体系能够落地实施,本文进行专家深度访谈和调研,进一步确定各指标评分标准,具体指标评分标准见表2和表3。

2 定量指标评分标准

三级指标指标内涵维度评分标准开采年限Ⅰ类:30年及以下1.0Ⅱ类:30~60年0.6Ⅲ类:60年及以上0.2核定生产能力Ⅰ类:200万t/a及以下1.0Ⅱ类:200万t/a~400万t/a0.7Ⅲ类:400万t/a及以上0.4区科数量Ⅰ类:20个及以下1.0Ⅱ类:20~40个0.7Ⅲ类:40个及以上0.4机关部门设置Ⅰ类:6个及以下1.0Ⅱ类:6~12个0.7Ⅲ类:12个及以上0.4井上下区科比例Ⅰ类:1/2及以上1.0Ⅱ类:1/2~1/3之间0.7Ⅲ类:1/3及以下0.4人员总量Ⅰ类:3000人及以下1.0Ⅱ类:3000~5000人0.7Ⅲ类:5000人及以上0.4平均年龄Ⅰ类:36岁及以下1.0Ⅱ类:36~46岁0.6Ⅲ类:46岁及以上0.2文化程度Ⅰ类:大专及以上人员占60%及以上1.0Ⅱ类: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0%~60%0.7Ⅲ类: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0%及以下0.4技能结构Ⅰ类: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占50%及以上1.0Ⅱ类: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占30%~50%0.6Ⅲ类: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占30%及以下0.2煤层倾角Ⅰ类:近水平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8°以下(不含8°)的煤层1.0Ⅱ类:缓倾斜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8°~25°的煤层0.7Ⅲ类:倾斜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25°~45°的煤层0.4Ⅳ类:急倾斜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在45°及以上0.1煤层厚度Ⅰ类:4.5 m及以上1.0Ⅱ类:2.5~4.5 m之间0.7Ⅲ类:1.3~2.5 m之间0.4Ⅳ类:1.3 m及以下0.1

三级指标指标内涵维度评分标准煤层稳定性Ⅰ类:煤层厚度稳定或比较稳定,所组成的储量占全井田的80%以上,其中稳定煤层占全井田的40%以上1.0Ⅱ类:煤层厚度较稳定,与稳定煤层合计储量占全井田的60%~80%0.7Ⅲ类:煤层厚度稳定性较差,其中稳定煤层与较稳定煤层储量一般仅为全井田的45%~60%0.4Ⅳ类:煤层厚度很不稳定,其中较稳定煤层占有的储量不到全井田的2/5,大部分为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0.1瓦斯Ⅰ类:低瓦斯矿井,即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 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 m3/min1.0Ⅱ类:高瓦斯矿井,即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 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 m3/min0.6Ⅲ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0.2发火期Ⅰ类:Ⅰ级1.0Ⅱ类:Ⅱ级0.6Ⅲ类:Ⅲ级0.2矿井井筒总数Ⅰ类:2个、3个1.0Ⅱ类:4~6个之间0.7Ⅲ类:7个、8个0.4Ⅳ类:9个及以上0.1同时提升水平数Ⅰ类:1个1.0Ⅱ类:2个0.7Ⅲ类:3个0.4Ⅳ类:4个及以上0.1提升井筒数Ⅰ类:1个1.0Ⅱ类:2个0.7Ⅲ类:3个0.4Ⅳ类:4个及以上0.1同时生产水平数Ⅰ类:1个1.0Ⅱ类:2个0.7Ⅲ类:3个0.4Ⅳ类:4个及以上0.1同时生产采区数Ⅰ类:1个1.0Ⅱ类:2个0.7Ⅲ类:3个0.4Ⅳ类:4个及以上0.1开采深度Ⅰ类:400 m及以下1.0Ⅱ类:400~700 m之间0.7Ⅲ类:700~900 m之间0.4Ⅳ类:900 m及以上0.1

三级指标指标内涵维度评分标准同时开采煤层数Ⅰ类:1层1.0Ⅱ类:2层0.7Ⅲ类:3层0.4Ⅳ类:4层及以上0.1回采工作面个数Ⅰ类:1个及以下1.0Ⅱ类:1~3个之间0.7Ⅲ类:3~10个之间0.4Ⅳ类:10个及以上0.1掘进工作面个数Ⅰ类:4个及以下1.0Ⅱ类:4~8个之间0.7Ⅲ类:8~12个之间0.4Ⅳ类:12个及以上0.1开拓工作面个数Ⅰ类:1个及以下1.0Ⅱ类:1~3个之间0.7Ⅲ类:3~5个之间0.4Ⅳ类:5个及以上0.1矿井辅助运输距离Ⅰ类:3000 m及以下1.0Ⅱ类:3000~6000 m之间0.7Ⅲ类:6000~9000 m之间0.4Ⅳ类:9000 m及以上0.1

3 定性指标评分标准

三级指标指标内涵维度评分标准自主经营情况Ⅰ类:完全自主经营1.0Ⅱ类:部分自主经营0.6Ⅲ类:非自主经营0.2断层情况Ⅰ类:大中断层较少,每平方公里内不超过一条,对采区的正常划分不受影响1.0Ⅱ类:大中断层不多,每平方公里内一般不超过一条,但有互相交叉切割现象,对采区的正常划分影响不大0.7Ⅲ类:大中断层较多,超过每平方公里一条,未超过的常呈互相交叉切割,对采区的正常划分影响较大0.4Ⅳ类:大中断层相当发育,或断层条数虽然不多,但互相切割严重,对采区正常划分限制,影响极大0.1顶底板条件Ⅰ类:一般比较平直稳定,顶板岩石的完整性好,硬度中等,节理不发育(完整)1.0Ⅱ类:一般比较平整,仅局部出现凹凸不平,顶板岩石完整性中等,节理不很发育(块裂)0.7Ⅲ类:顶底板起伏大,常凹凸不平,顶板岩石完整性较差,节理发育,松软破碎(碎裂)0.4Ⅳ类:顶板凹凸不平,岩性较软,顶板岩性松软破碎,节理发育完整性较差,极易冒落(松散)0.1水文地质Ⅰ类:矿井水文地质属于简单型1.0Ⅱ类:矿井水文地质属于中等型0.7Ⅲ类:矿井水文地质属于复杂型0.4Ⅳ类:矿井水文地质属于极复杂型0.1其他变化情况(陷落柱和火成岩等)Ⅰ类:一般不出现诸如陷落柱等的地质破坏1.0Ⅱ类:偶有冲蚀沙窗、陷落柱等的地质破坏0.7Ⅲ类:常有较多的如陷落柱、沙窗、淤泥贯入等地质破坏0.4Ⅳ类:煤层大面积的遭到陷落柱等的地质破坏,构成采掘的严重威胁0.1冲击地压Ⅰ类:地温小于37°,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煤柱和岩石发生爆炸式破坏,形成岩爆型冲击地压1.0

三级指标指标内涵维度评分标准冲击地压Ⅱ类:地温在31°~37°,矿层上伏的厚而坚硬的老顶悬伸在矿柱上,先是夹紧矿柱并对它加载,当达到一定跨度时发生折断和垮落,同时产生压力波,造成处于极限应力状态的矿柱发生瞬时破坏,属于顶板垮落型0.6Ⅲ类:地温大于37°,受构造应力作用,煤岩体发生的突然失稳冲击,形成构造型冲击也是研究者公认的最主要的冲击地压形式0.2矿井提升方式Ⅰ类:箕斗1.0Ⅱ类:皮带0.7Ⅲ类:罐笼0.4Ⅳ类:其他0.1回采方法Ⅰ类:全部综采1.0Ⅱ类:部分综采0.6Ⅲ类:非综采0.2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Ⅰ类:全部自动化1.0Ⅱ类:部分自动化0.6Ⅲ类:无自动化0.2回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Ⅰ类:一般1.0Ⅱ类:较复杂0.7Ⅲ类:非常复杂0.4掘进方法Ⅰ类:全部综采1.0Ⅱ类:部分综采0.6Ⅲ类:非综采0.2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Ⅰ类:全部自动化1.0Ⅱ类:部分自动化0.6Ⅲ类:无自动化0.2掘进地质条件复杂程度Ⅰ类:一般1.0Ⅱ类:较复杂0.7Ⅲ类:非常复杂0.4开拓方法Ⅰ类:钻车1.0Ⅱ类:部分钻车0.7Ⅲ类:非钻车0.4运输系统自动化程度Ⅰ类:全部自动化1.0Ⅱ类:部分自动化0.6Ⅲ类:无自动化0.2开拓地质条件复杂程度Ⅰ类:一般1.0Ⅱ类:较复杂0.7Ⅲ类:非常复杂0.4辅助自动化程度Ⅰ类:全部自动化1.0Ⅱ类:部分自动化0.6Ⅲ类:无自动化0.2辅助系统复杂程度Ⅰ类:一般1.0Ⅱ类:较复杂0.7Ⅲ类:非常复杂0.4

2.2 多元素定员模型

数学模型可进一步提升劳动定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本文基于多元素测定系数,构建多元素定员模型:

(1)

式中:P——井下劳动定员人数;

λ——与矿井多元素测定系数相关的修正系数;

S——平均原煤全员效率,万t/人,即某一生产规模区间内的煤炭生产矿井原煤实际产量与实际人数之比的再平均;

N——矿井原煤计划产量,万t

通过对多个煤矿的多元素测定系数进行测定后发现,多元素测定系数多集中在0.26~1.00之间。根据变化幅度,本文将同一规模区间的多元素测定系数按照0.01的极差分为75个区间;根据多元素测定系数区间的煤炭生产矿井人数统计分析与不同生产规模区间矿井原煤全员效率平均值的比较,本文发现修正系数集中在0.2~1.68之间,将修正系数按0.02为一个极差分为75个,并将其与多元素测定系数区间建立对应关系,最终确定多元素测定系数区间的修正系数,见表4。

4 多元素测定系数与修正系数λ对照表

多元素测定系数定员修正系数λ多元素测定系数定员修正系数λ1.000.200.620.960.990.220.610.980.980.240.601.000.970.260.591.020.960.280.581.040.950.300.571.060.940.320.561.080.930.340.551.100.920.360.541.120.910.380.531.140.900.400.521.160.890.420.511.180.880.440.501.200.870.460.491.220.860.480.481.240.850.500.471.260.840.520.461.280.830.540.451.300.820.560.441.320.810.580.431.340.800.600.421.360.790.620.411.380.780.640.401.400.770.660.391.420.760.680.381.440.750.700.371.460.740.720.361.480.730.740.351.500.720.760.341.520.710.780.331.540.700.800.321.560.690.820.311.580.680.840.301.600.670.860.291.620.660.880.281.640.650.900.271.660.640.920.261.680.630.94

3 混合定员法

3.1 构建混合定员法

多元素定员法虽能够提升煤炭企业对井下劳动定员的宏观管控,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下属单位实际情况的具体了解,因此本文基于多元素定员法和基层定员法,综合性提出井下劳动定员新方法——混合定员法,即同时实行基层定员法和多元素定员法,以期帮助煤炭企业在煤炭低迷期实现宏微观的定员管控和减员提效。混合定员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Xi=Int[Xi*α+Xi*(1-α)+0.5]

(2)

式中:Xi——第i年下达定员人数;

Xi旧——第i年上报定员人数;

Xi新——第i年多元素定员法测定人数;

α——参照系数,即各单位过往3年的历史定员情况(上报定员人数在最终集团下达的定员人数中的相对比例)。

为科学得出参照系数α,本文基于多元素定员法测定2013-2015年的唐山区域9个矿业公司定员人数,并根据参照系数规划求解模型式(3)以及上报定员人数、多元素定员法测定人数和下达定员人数,分别规划求解得出9个矿业公司的参照系数,见表5。

式中:Xi——第i年下达定员人数;

Xi旧——第i年上报定员人数;

Xi新——第i年多元素定员法测定人数;

α——参照系数(下达定员人数)。

结果表明,9个矿业公司的参照系数都在0.5以上,且变化幅度多在0.523~0.771之间,说明各公司的生产情况存在差异性,但差异的范围较小,表明基于规划求解模型测度的参照系数具有合理性。

5 参照系数结果

单位序号年份上报定员人数(旧)多元素定员法测定人数下达定员人数参照系数(旧)12013502740294684201448114339445320154387371942010.61822013374527113348201436202824325720153242271131530.62432013798155067585201476596118693220157032596566680.74242013388622953411201438622295325320153414252532060.67252013279518692386201425861869218520152297180020850.52362013720256456782201470155040621820156470554460860.64072013493031924530201447833444420620154389352840480.68382013621043735879201460134373556120155394456751550.77192013616242615773201459574261542620155368454550620.736

3.2 混合定员法应用实例

为进一步验证混合定员法的科学性和可用性,本文依据混合定员法测定2016年唐山区域9个矿业公司的井下劳动定员人数,并将其与2016年各公司通过基层定员法测定的定员人数进行对比,具体结果见表6。

6 混合定员法测定效果比较分析

序号年初实际人数年底实际人数平均实际人数上报定员人数(旧)多元素定员法测定人数混合定员法测定人数138323459364639893409376723203290530543219271130283620859676088655758126365431092803295632952755311851902174318232294166119926596856845826639055446085740743658386641633612398884965473748515165456750289496546954830512645454973

由表6可知,一方面,2016年9个矿业公司上报定员人数显著高于多元素定员法测定人数和混合定员法测定人数,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生产资金占用,不符合集团公司减员提效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与元素定员法相比,混合定员法的测定定员人数更加接近2016年各单位的平均实际人数,说明混合定员法能够精确测度各单位完成集团公司下达计划完成任务所需的井下劳动人员。

4 结语

本文创造性地从矿井基本条件、地质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四方面建立多元素测定系数指标体系和多元素定员模型,形成可用于集团总部自行测定井下劳动定员的定员方法——多元素定员法,帮助企业实现“自上而下”定员,是一种宏观定员方法,并进一步提出混合定员法的数学模型,帮助煤炭企业从宏观微观角度均精准实现定岗定员。混合定员法既考虑了各单位上报人数的实际情况,又增加了集团对定员的宏观管控,有利于在煤炭低迷期帮助企业实现宏微观精准定员和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还可进一步指导煤炭企业进行劳动力储备工作。

本文依据混合定员法测定2016年唐山区域9个矿业公司的井下劳动定员人数,并将其与2016年各公司通过现行的基层定员法测定的定员人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混合定员法的定员人数优于现行定员法,进一步验证了混合定员法的优势和精准性。

参考文献:

[1] 朱力洪.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 程艳.SH煤业冗余人员分流安置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6

[3]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 刘华鹏,汪国苗.劳动定员分析结果在供电企业的应用[J].西部大开发旬刊,2011(7)

[5] 周海燕.试论社区服务劳动定员[J].经济师, 2014(5)

[6] 张贵远,李庆.试论加强石油石化行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管理[J].经济师,2007(11)

[7] 刘德健,史金云.浅谈煤炭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现状及解决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8] 朱井来.煤炭企业减人提效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9] 朱长新,张飞.煤矿企业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8)

[10] 马云娥.石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贯标工作的发展与思考[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1)

[11] 刘兴,缪学刚.油田企业劳动定员方法浅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12] 李永周,谭园,霍顺生.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定员合理化研究[J].现代矿业,2012(2)

[13] 程锴.浅析企业定员方法——效率设备岗位比例定员法职责定员法[J].江苏商论,2009(12)

[14] 刘世伟.煤矿生产条件评价与井下劳动定员设计[J].煤炭学报,2008(8)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underground labor capacity method in coal enterprises

Dong Hailin1,2, Shi Haitao3, Zheng Ying4, Jiang Zihao4

(1. School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2.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3.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Kailuan (Group) Co., Ltd., Tangshan, Hebei 063001, China;4.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Abstract China's coal industry is in downturn, and has miscellaneous staff. The labor capacity becomes an effectiv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how accurately confirm labor capacity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during the trough period.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multielement labor capacity method that from top to bottom by considering basic mine condition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level, combined with grassroots labor capacity method that from bottom to top, and provided a hybrid labor capacity method which can make up the lack of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help enterprises to realize macro to micro precision capacity during the downturn, and enhanc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ethod was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Key words underground labor capacity,multielement labor capacity method,hybrid labor capacity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D-9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234)

引用格式董海林,石海涛,郑颖等. 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定员方法优化研究[J].中国煤炭,2018,44(9):11-18.

Dong HailinShi HaitaoZheng Ying, et al.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underground labor capacity method in coal enterprises[J]. China Coal,2018,44(9):11-18.

作者简介董海林(1976-),男,山东济宁人,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经费绩效评价。

(责任编辑 宋潇潇)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