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1],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煤炭产业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煤矿是煤炭产业的生产中心,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煤矿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专家学者就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1-2],但对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构建煤矿高质量发展体系,对持续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历史新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十九大以来,社会各界就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对高质量发展内涵展开深入分析和解读[3-11]。在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研究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解决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之间有其内在逻辑和要求。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核心,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关键,动力变革是重点,也是推动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前提[12-13]。动力变革就是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效率变革就是要发挥资源集约节约化配置和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作用;质量变革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满足新时代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要素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质量发展要素逻辑关系
当前我国煤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是不平衡不充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国内看,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国际看,与先进产煤国家煤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物质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3种。物质性需求或生理性需求是人类基本的需要或本能需求;社会性需求是在物质性或生理性需要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安全、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等需求组成;心理性需求是体现人与自我或心灵之间关系的需求,包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开始更多追求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环境安全、能源高效、分配公正、社会有序、自尊自信、社会认可等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而当前煤矿创新能力不足、平均生产效率较低、生产经营秩序不规范、市场波动剧烈、煤矿重特大事故和环境污染时有发生、企地矛盾比较突出、职工收入较低、人员冗余、素质不高等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和矛盾,是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的短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煤矿发展现状存在的矛盾如图2所示。
图2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煤矿发展现状存在矛盾
与国外先进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创新动力、人力资源、生产效率、市场化资源配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共享发展7个方面,也是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的短板。
(1)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南非等国早于20世纪末期即实现100%机械化,并且将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控制、数字集成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煤矿。同时,先进煤矿智能化装备成熟、设备可靠性高、实际运行效果好。2018年,力拓矿业集团计划投资达22亿美元建设全球首个纯“智能矿山”项目。与之相比,截至2019年底,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率仅为78.5%,智能矿山建设才刚刚起步。
(2)煤矿生产粗放、效率低。国外先进产煤国家煤矿全员工效是我国煤矿全员工效的10倍以上。美国煤矿数量700处左右,平均全员工效为12755 t/(人·a);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煤矿全员工效为11724 t/(人·a),而国内煤矿全员工效仅为1000 t/(人·a)左右。同时,国外先进产煤国家煤矿系统简单,绝大部分井工矿采用“一井一面”;煤矿地面设施简单,企业不办社会,没有永久建筑;管理层级简单,矿长直接管理班组长,每个专业配备1名专业工程师;用人少,全矿定员一般在180~280人,回采工作面每班仅7~8人。与之相比,我国大部分煤矿生产系统复杂,管理层级臃肿,人员队伍庞大,地面设施建设投入巨大。
(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先进产煤国家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培训质量高。澳大利亚煤矿培训流程规范、注重实效、内容针对性强,程序公开公正,考核严格。煤矿每年支出高于工资总额1.5%的费用用于员工培训,新员工实现独立工作的培训期为52周,确保员工培训质量。二是一专多能素质高。澳大利亚矿工都是万能工,从业人员平均拥有5种以上操作资格证书,都能胜任采、掘、机、运、通等井下岗位。与之相比,国内矿工多数是初中以下学历,培训实际效果差。
(4)市场化程度不高。国际大型跨国能源与矿业集团近90%的产品销售是以长期供货协议进行的,与用户签订1年以上(甚至长达20年)的长期供货合同,皮博迪能源集团、力拓矿业集团、必和必拓集团的产品用户遍布世界数10个国家。皮博迪能源集团90%左右的产品通过长协合同销售,产品用户遍布世界25个国家的发电和钢铁领域;而且对于即将到期的供货合同将提前1~2年分期分批进行更新。与之相比,我国煤炭中长期供应合同签订与执行落实情况还不理想。
(5)煤矿安全水平差距较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显著好转,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但仍然远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2015年、2017年、2019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是美国的12倍、5倍和4.9倍,详情见表1。2011年以来美国煤矿死亡人数始终保持在20人以下;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煤矿死亡人数保持在5人以下,7个年度实现了“零死亡”。
表1 2015年、2017年、2019年中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对比
年度百万吨死亡率中国美国20150.1620.013520170.1060.02120190.0830.017
(6)煤矿环境保护有待提高。美国、澳大利亚有完善的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美国、澳大利亚均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许可证制度、废弃矿土地复垦基金制度、复垦保证金制度、矿山环境监督制度、矿山环境保护激励制度等,明确开采企业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职责,以土地复垦保证金约束开采企业主动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土地复垦,同时以监督制度实施检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矿山复垦都遵循“生态恢复原貌”的基本原则,美国规定土地复垦后必须恢复到原有土地利用景观。目前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7)共享发展存在短板。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2000年前后,国外大型矿业公司开始建立企业内部“安全、健康、环境和社区管理系统(HSECMS)”、在年度报告中加入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或相继独立编写一份年度报告。国外先进产煤国家煤矿职工收入高,平均待遇是国内的6~10倍。美国煤矿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约5.87万美元,比普通人员工资高24.2%。澳大利亚煤矿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约11万澳元,是普通人员平均工资的1.3倍,班组长年收入约20万澳元。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煤矿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煤矿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解决我国煤矿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提高煤矿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环境安全、能源高效、分配公正、社会有序、自尊自信、社会认可等社会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煤矿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动力变革为重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和人力资源这个第一资源,推动发展动能转换;以效率变革为关键,使资源要素通过创新实现集约化、市场化配置;以质量变革为主体,提高煤矿安全、绿色、共享发展水平,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最终实现提高煤矿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因此,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七大要素就是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集约高效发展、市场化发展、创新发展、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要素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要素关系
通过以上要素及要素关系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煤炭工业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解决高速增长阶段煤矿发展存在的多方面短板问题,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煤矿发展“三大”变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推动煤炭生产方式跨越式发展,实现煤矿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笔者提出,煤矿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能源生产革命战略为指引,围绕煤矿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持以创新和人力资源为发展动力,推动集约化、市场化高效发展,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共享水平提升,推进煤矿转型升级,提高煤矿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化煤矿发展体系,推动煤矿安全、绿色、高效、创新发展。煤矿高质量发展内涵如图4所示。
图4 煤矿高质量发展内涵
建设现代化煤矿发展体系是推动煤矿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补齐新时代煤矿发展短板、解决煤矿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煤矿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重中之重。为推动煤矿实现安全、绿色、高效、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笔者以煤矿高质量发展七大要素为着力点,来构建现代化煤矿发展体系。
(1)安全发展体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依法治安、科技强安、基础保安同步推进,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提升职业健康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2)绿色发展体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矿山建设为重点,促进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共享发展体系。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煤矿周边地区和群众、企业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4)集约高效发展体系。积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生产结构,坚持集约化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5)市场化发展体系。加强煤炭市场主体建设,健全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发展煤炭现代物流产业,实施煤炭品牌战略。
(6)创新发展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煤矿创新发展体系,推进煤矿从高强度资源投入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和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7)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体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立足煤矿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满足创新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扎实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
构建煤矿高质量发展体系,除了建设现代化煤矿发展体系,下一步还需要加快形成推动煤矿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创建和完善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煤矿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1] 王显政.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J].中国煤炭工业,2017(12):4-8.
[2] 牛克洪.煤炭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六大路径[J].企业观察家,2019(7):52-55.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35-146.
[4]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方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5-67.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迈向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3-24.
[6] 李伟.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22(3).
[7] 赵昌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N].学习时报,2017-12-25(A1).
[8] 汪同三.深入理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N].人民时报,2018-6-7(7).
[9] 张德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8-2-12(2).
[10] 林兆木.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N].人民时报,2018-6-7(7).
[11] 钟经文.全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17-12-17(1).
[12] 迟福林.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4-13.
[13] 迟福林.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3-23.
[14] 何星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N].人民日报,2017-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