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矿山 ★
近年来,沿空留巷是我国无煤柱护巷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空留巷技术能够实现煤炭采出率的提高、巷道掘进量的降低、解决采掘接替的矛盾、增加煤矿的服务年限,避免煤炭资源的大量损失,其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显著。但是,随着沿空留巷技术在我国近水平煤层的广泛应用,成本高、巷旁支护强度低、巷道变形大、效果差等问题成为制约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的瓶颈。
针对现阶段沿空留巷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济宁三号煤矿183上04工作面沿空留巷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最优宽度,对济宁三号煤矿沿空留巷经济技术指标及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且对沿空留巷技术的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巷旁支护体的宽度是影响支护体稳定性的关键,支护体宽度与其稳定性一般成正比关系,但宽度的增加会造成留巷成本增加,施工效率降低。巷旁支护体的宽度选择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一般采用经验类比法来确定。根据国内外支护体宽高比的经验,巷旁支护体的宽度通常为采高的0.6~0.9倍。巷旁支护体的合理宽度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旁巷支护体宽度对自身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因支护体宽度的过小而产生的支护体拉坏或压坏变形失稳。根据巷旁支护体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巷旁支护体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巷旁支护体力学模型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得巷旁支护体宽度B的最小值。
巷道侧拉应力达到破坏极限时:
式中:h——墙体高度,m;
f——支护体与顶板间摩擦系数;
q1——巷道侧顶板载荷集度,MPa;
q2——采空侧顶板载荷集度,MPa;
Rt——支护体抗拉强度,MPa。
采空侧压应力达到破坏极限时:
式中:Rc——支护体抗压强度,MPa。
实际计算时,可根据同类型顶板条件下所测的矿压资料,采用类比法来简化支护体上不均布载荷,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简化为三角形分布、直角梯形分布或矩形分布,为现场试验提供巷旁支护体的宽度下限。
将济宁三号煤矿183上04工作面具体参数代入式(1)和式(2),从墙体受力破坏的角度计算得到了巷道的宽度,从沿空留巷墙体稳定性要求的角度,一般要求宽高比不少于0.5,因此,当墙体高度为1.4 m时,墙体宽度不应低于0.7 m,考虑到旁巷支护体结构设计和更高的安全要求,183上04工作面沿空留巷旁巷支护体宽度取0.75 m。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宽度支护体对围岩变性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围岩应力、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析,确定支护体宽度。依据济宁三号煤矿183上04工作面地质条件,在巷内支护形式及参数确定的情况下,模型分为0.5 m、0.75 m、1 m和1.5m共4种支护体宽度进行模拟。
为了研究不同支护体宽度对巷道围岩垂直应力的影响,列出4种模拟方案的垂直应力等值线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支护体宽度下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支护体内部和煤帮深处约7~9 m范围内。当支护体宽度从0.5 m增加到0.75 m时,煤帮深处最大垂直应力由31 MPa减少到29 MPa,下降了6%,支护体应力由5 MPa增加到6 MPa,增长了20%,增幅较为明显;从0.75 m增加到1 m时,煤帮深处应力减少3%,支护体应力增加8%;支护体宽度继续增加到1.5 m时,煤帮深处和支护体垂直应力仍有增加,但增幅已经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随着支护体宽度越大,支护体的垂直应力增大,承载能力增强,分担了煤帮深处的压力,减小煤帮深处的垂直应力,符合“硬支多载”规律;当支护体宽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支护体宽度,煤帮深处和支护体垂直应力的变化已不明显,说明支护体宽度存在最优值;证明了支护体主要起到维护留巷围岩稳定的作用,影响围岩应力分布及峰值的主要因素是上覆岩层的大结构。
为了研究不同支护体宽度对顶底板变形量的影响,列出4种模拟方案的巷道顶底板的变形曲线图,如图3和图4所示。
由图3和图4可知,随着支护体宽度的增加,巷道顶底板变形量逐渐降低。分析巷道顶底板变形与支护体宽度的关系,支护体宽度由0.5 m增加到0.75 m时,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减少32~39 mm,平均减少35.5 mm,底板底鼓量减少28~32 mm,平均减少30 mm;由0.75 m增加到1 m时,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平均减少14.5 mm,底板下沉量约10 mm;继续增加到1.5 m时,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平均减少13.5 mm,底板变形量减少10 mm。研究表明,支护体宽度与巷道顶底板变形量成反比的关系,表明支护体宽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控制顶底板的变形;支护体宽度由0.5 m增加至0.75 m时,顶底板变形量减少最大,随着支护体宽度进一步增加,顶底板变形量仍有小幅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经趋于稳定。同时,随着支护体宽度增加,支护体顶底板变形量逐渐减少。支护体宽度由0.5 m时增加到1.5 m,支护体顶板变形量减少了30 mm左右;由0.75 m增加到1 m时,支护体顶板变形量减少了16.5 mm左右;继续增加到1.5 m时,支护体顶板变形量继续减少,但减少量基本趋于稳定;支护体厚度为0.75 m时,支护体顶板下沉量与该处巷道顶板下沉量基本一致,此时,支护体顶板下沉与小结构变形基本保持一致。支护体宽度继续增加至1.5 m时,支护体顶板下沉量大于该处巷道顶板下沉量,在维护顶板完整性方面发挥的作用被削弱;支护体底部变形趋势与巷道围岩变形趋势大致一样。
图2 不同支护宽度下的垂直应力等值线图
图3 巷道顶板变形曲线
图4 巷道底板变形曲线
为了研究不同支护体宽度对两帮变形量的影响,列出4种模拟方案的两帮变形曲线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巷道煤帮变形曲线
图6 支护体帮变形曲线
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随着支护体宽度增加,巷道的两帮变形量逐渐减小;煤帮侧变形量沿底板至顶板逐渐增大,而支护体侧变形量则为中间大、两边小分布状态,煤帮侧变形总体大于支护体帮部。支护体宽度由0.5 m增加到0.75 m时,煤帮部和支护体帮部变形量分别减少了约20 mm和19.5 mm;由0.75 m增加到1 m时,煤帮部和支护体帮部变形量分别减少了约10 mm、9.5 mm;继续增加到1.5 m时,两帮的变形量继续减少,但下降幅度越来越小,变形逐步趋于稳定。由此可知,支护体宽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控制巷道两帮的变形量。因此,支护体宽度存在最优值。
综上所述,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宽度的存在最优值。当宽度小于最优值时,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量较大,留巷效果较差;当宽度等于该值时,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量明显减少;当宽度大于该值时,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形量并没有发生明显减小现象,变形逐步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巷道顶板处于巷旁支护体和煤帮支撑的给定变形的状态,当顶板岩层活动稳定后,随着巷旁支护体的宽度增加,顶板的变形量的下降幅度会越来越小,最后即使支护体宽度继续增加,巷道位移变形也会逐步趋于稳定。另外,最优的支护体宽度既可以控制巷道的变形量,保证沿空留巷取得成功,又可以有效减少留巷的工期和费用,实现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因此,183上04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的最优宽度为0.75 m。
通过对济宁三号煤矿183上04工作面4个测站的变形观测和实际数据分析可知,该沿空留巷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均在380 mm以下,巷道围岩总体变形量较小,未发生大的破坏变形;顶板活动剧烈时期分布也符合顶板应力分布规律。所以,183上04工作面沿空留巷旁巷支护体宽度选取实现最优。
(1)通过对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宽高比的理论研究,建立巷旁支护体力学模型,推导出巷旁支护体宽度计算公式,从理论角度确定旁巷支护体的最优宽度。
(2)运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0.5 m、0.75 m、1 m和1.5 m四种支护体宽度模型,对不同宽度支护体对围岩变性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围岩应力、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析,对旁巷支护体最优宽度理论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3)最优旁巷支护体宽度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沿空留巷现场施工的安全性,也提高矿井生产经济效益,对沿空留巷技术的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钱鸣高.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3
[2] 刘泽.沿空留巷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8
[3] 郭育光,柏建彪,侯朝炯.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主要参数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4)
[4] 孙恒虎,赵炳利.沿空留巷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5] 李化敏.沿空留巷顶板岩层控制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5)
[6] 华心祝,马俊枫,许庭教.锚杆支护巷道巷旁锚索加强支护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6)
[7] 谢文兵,冯光明.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2008(8)
[8] 谢文兵.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18)
[9] 陈勇,柏建彪,朱涛垒.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作用机制及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2012(22)
Yang Fuyu, Zhang Zhenyang, Ren Zhenqun, et al.Study on the optimal width of side support body along gob side entry[J].China Coal,2019,45(5):46-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