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8月,四川省经历了一场能源应急保供突击战。面对四川省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气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的“三最”叠加局面和“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形势,川煤集团作为四川省最大的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坚决履行区域能源兜底保障职能,在此轮用电危机中发挥了电煤保供的重要作用。同时,此轮用电危机的严峻考验,也为能源保供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新启示。
四川省是“全国第一水电大省”,也是西电东输主力省。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的电力装机总量达1.14亿kW,其中水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8 947万kW,占比超过80%,而煤电装机不到2 000万kW,只占总装机量的18%,其中主网电厂装机1 200万kW;四川省水电外送电量连续5年超1 300亿kW·h,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1/3。
首先,从2022年7月25日起,四川省出现了持续性极端晴热高温天气,全省普遍达到40℃以上,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极端性强。
其次,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99.6 mm,降幅达50%,为历史同期最低,导致水库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亭子口、长河坝、猴子岩、宝珠寺等水电站库存相继落至死水位(指水电站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
第三,四川省日均用电量需求高达12.4亿kW·h,电量缺口达3.7亿kW·h,每日最高用电需求负荷6 500万kW·h,负荷缺口超过1 700万kW·h。而水力发电出力呈断崖式下跌,全省日发电量由7月初的8.4亿kW·h锐减至4.4亿kW·h,水电出力不到2021年同期的50%,且以日均2%的速度持续下降。只占电力装机量18%的煤电,即使满发满供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第四,因输电线路各有用途,且基本都是满载或超负荷运行,电力充足地区无法供给到缺电区域,西电东送并未因四川省缺电不送或少送。
以上4点原因,造成2022年四川省“水荒、煤荒、电荒”的严峻局面,对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1.3.1 在需求端实施4轮负荷管控让电于民,保民生保重点工作
2022年8月8日,四川省在各市州实施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对主动错避峰响应覆盖不了的缺口,及时开展有序用电;8月14日,启动约5 000家包括宁德时代、富士康、吉利等高载能企业停产让电于民的紧急调控措施,让出电力700万kW;8月15日,对19个市州2.5万户有序用电名单内的工业企业实施停产让电于民;截至8月20日,缩小负荷缺口1 680万kW。2022年8月21日,四川省启动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推动全省电力负荷、日用电量分别由最高峰5 910万kW、12.4亿kW·h降至4 986万kW·h、9.14亿kW·h。
1.3.2 在供给端采取超常举措保电煤稳定供应
针对入川电煤运力不足问题,四川省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特别是2022年8月以来,协调疆煤、陕煤入川量大幅增长。2022年6月,全省电煤库存最高量达305万t,为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截至8月23日,库存煤205.99万t,同比(99.35万t)增加107%。
到2022年8月下旬,全省煤矿生产原煤128.41万t,日均产量5.58万t,同比增长31.6%;省内煤矿供给全省主网和非主网电厂58.43万t,同比增加40.9%。主网电厂日均进煤量8.32万t,同比增加76%;日均耗煤量10.09万t,同比增加89%。截至2022年8月23日,省内主网燃煤电厂利用小时3 430 h、发电量411.57亿kW·h,接近2021年省内主网煤电厂全年水平。
川煤集团成立以来就肩负着兜底保障四川省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使命,始终坚决履行全省电煤保供“压舱石”“主力军”职责。在此轮保电煤攻坚战中,川煤集团把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和能源保供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专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全力保障电煤供应;确定了12对电煤保供骨干矿井,精准精细下达保供指标,在安全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生产,开足马力释放优质产能。同时,开展跨片区调配电煤,跨省组织外购煤,协同做好煤炭产、供、储、销等工作,超额完成了四川省下达的电煤保供政治任务。截至2022年8月21日,川煤集团共发运省内电煤271.75万t,完成四川省电煤保供计划的107%。
2022年8月11日晚,川煤集团在接到省政府指示“硬挺”10 d电煤应急保供任务后,立即召开电煤保供紧急会议,成立电煤保供专班,进一步制定落实超常规举措。一是集团党委对电煤保供进行再宣讲、再动员、再部署,集团领导全部下基层讲好稳产保供“政治课”;二是出台非常时期激励措施,拿出3 000万元鼓励职工战高温夺高产保电煤;三是停止生产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电煤种,下属10个煤矿100%生产电煤;四是加大四川省外煤整合力度,近10 d外购电煤量达1.75万t。川煤集团电煤日供应量由往常的约6 000 t增至近1.5万t/d,迎峰度夏攻坚10 d保供电煤11.95万t,完成四川省下达计划的114%。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提出要以用电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重点电源项目,解决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性矛盾,加快推进气电调峰项目建设和煤电机组扩能改造,积极推动风光等新能源开发,水电占比计划从2021年77.8%下降到2025年63.7%,煤电占比计划从15.9%增至2025年的16.7%,新能源从2021年6.3%增至2025年的19.6%,形成“多能互补、水电煤电互济、外送和自用支撑”的良好局面。同时提出支持有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进行水风光一体化建设、支持煤电+新能源配套开发、支持油气企业参与天然气开发+新能源开发、支持电力资源留川+新能源配置、按照项目进度配置资源等激励机制[1]。
对四川省煤炭企业特别对川煤集团而言,面对四川省能源保供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电力电煤保供的决策部署。当前在顺利完成迎峰度夏任务的基础上,要为迎峰入冬做好准备。一是强化安全管理,统筹好安全与保供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坚持安全“五零”(零死亡、零突出、零超限、零水患、零发火)奋斗目标不动摇,紧紧抓住安全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增产增供,确保电煤保供万无一失。二是精心组织生产,统筹好生产现场和市场营销的关系。生产现场方面,要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精益生产,加速矿井生产系统提档升级,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充分发挥“五化融合”(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新优势,多出安全煤、效率煤、效益煤;市场营销方面,精准下达电煤到厂计划,科学调度协调运力,统筹好省内与省外、自产煤炭资源和外购煤炭资源的关系,保供重点电厂,保长协煤、重点煤、关键煤。
从长远来讲, 川煤集团必须谋划好“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煤炭核心主业。首先,在增强自有产能方面,针对现有20对生产矿井(产能规模1438万t/a)中部分资源较为丰富的矿井,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尽快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生产能力核增等方式, 深挖内在潜力, 提升企业产能165万t/a。其次,集中力量推动新维煤矿维新井(在建矿井)的恢复建设, 增加产能120万t/a; 积极利用关闭退出矿井部分优质存量资源建设调峰产能,尽快恢复船景煤矿建设, 增加产能150万t/a。第三,遵循煤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的客观规律, 结合芙蓉矿区及达竹、广旺等矿区部分保产矿井资源逐步枯竭、产量衰减和区域供应缺口长期存在的实际,谋划未来发展,着手布局保产矿区接替生产, 推动古叙筠连矿区的整体开发。
目前,要加快煤炭储配基地建设,积极对接四川省风光新能源项目建设方向, 提升煤炭企业对全省电力保供的支撑和托底作用。计划2022年年内形成广安高兴、达州河市静态储煤能力100万t,2023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运,形成静态储煤能力140万t; 并且加快推进攀枝花光伏发电项目建设,2022年年底前完成建设。到2025年底,川煤集团将实现煤炭供应量3 000万t、保障全省煤炭需求50%以上, 实现光伏发电装机10万kW,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一流的现代能源企业。
在协调省内外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供应链等方面, 要以储备煤基地投运为契机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煤炭“加工厂”。即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省外优质煤入川, 与省内自产煤掺配, 实施煤炭产品定制化生产加工,精准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建设煤炭“蓄水池”。即充分利用基地的储备功能, 做好煤炭资源的战略性储备和季节性调节, 增强枯水期和煤炭供应紧张时的保供能力。三是设立煤炭“中转站”。即充分发挥基地在川渝市场的辐射功能, 整合煤炭供应链上下游资源, 打造区域集采运中心。四是打造煤炭“批发市场”。即充分发挥基地静态储煤能力大、动态储煤能力强、运输装卸条件好的优势,打造省外煤入川、入渝的资源集聚高地。五是做好煤炭“交割库”。即为煤炭交易双方提供入库、保管、出库功能,打造“功能齐备、配套完善、服务优质”产品交易体系。
此轮四川省出现用电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结构相对单一,面对极端天气时缺乏应对弹性。四川省能源产业要实现安全发展,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为引领,坚持煤炭在一定时期主体能源地位,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提高四川省煤炭、煤电保供能力。
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并将继续在能源供应中发挥压舱石作用,以稳定能源供应的基本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2],煤炭具备储量较为丰富、可清洁利用和安全保障性强等特点,所以在较长时间内煤炭仍然是我国最基础、最安全的能源,只是逐步从“数量型”能源主体向“灵活型”能源主体转变。
从区域市场来看,四川省是经济大省也是缺煤大省,全省年消耗煤炭约7 000万t,实际生产只有约2 000万t,缺口巨大,加之重庆市煤炭产能全部退出以后,区域煤炭供给更为吃紧,特别是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后,能源需求上升势头更为明显,区域煤炭缺口将达1亿t以上。虽然四川省是全国水电大省,但在确保西电东输的格局下,煤炭在川渝地区的主体地位以及兜底功能更为明显。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打好煤炭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拳”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3]。随着科技进步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将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对煤炭的替代能力不断增强,煤炭在能源系统中占比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都有间歇性、波动性,容易出现短期过剩或短缺,还应进一步加强煤炭和煤电的兜底保障能力。从国家层面应鼓励一手抓新能源建设,一手抓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灵活性改造,从而为电力稳定供应提供保障。煤炭产业只要转型升级走好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就不会超出资源环境的极限,也才能更好地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促进煤炭工业和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一是川煤集团多数矿井历经多年开采,普遍面临资源枯竭、产能萎缩。鉴于区域煤炭保供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综合四川省煤炭资源禀赋、建矿成本(新建矿井成本超过2 000元/t、利用退出矿井成本400~600元/t)、建矿工期(新建矿井5~7 a、利用退出矿井2 a左右)等因素考虑,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四川省利用关闭退出矿井资源建设电煤调峰兜底产能,增强煤炭保供能力。二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南北禀赋差异大,西南地区煤矿井型普遍偏小,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产能规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受制于高瓦斯、突出条件的限制,产能扩容通道不畅。随着近几年煤矿治灾装备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煤矿瓦斯灾害已基本可防、可治、可控。为进一步发挥智能化升级改造矿井的产能优势,建议适度放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扩能条件。
[1] 四川经济网.护好“定盘星”壮大“主力军”—全省工业50强企业座谈会侧记.[EB/OL].(2022-07-21)[2022-09-21]. https://www. sohu.com/a/569408520_120364846.
[2] 央视网. 热解读|内蒙古团谈“双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四个字[EB/OL].(2022-03-6)[2022-09-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548194785645948&wfr=spider&for=pc.
[3]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时间问题[J].求是,202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