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根据《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矿区的实际情况,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八部门印发了《云南省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目前,云南省内个别煤矿建成了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迈出了智能化建设的第一步,但总体来看,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技术装备普遍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云南省小龙潭露天矿
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1)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支护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2)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的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分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实现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3)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缓慢。一是缺少对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二是部分设计单位缺少对煤矿长远发展的考虑,设计标准不高,导致煤矿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三是部分煤矿企业存在畏难思想和等待观望现象,智能化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
2)相关建设手续和证照办理困难,严重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云南煤炭行业经过多轮优化调整,截至2021年底保留煤矿222个。其中,正常生产煤矿不足1/3,其余煤矿处于正常建设中或是办理相关手续中。由于煤矿建设手续繁杂,涉及国土、环保等众多部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存在前置审查环节多、审查时间长、重复审查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矿企业的建设发展。
3)投融资困难,严重影响煤矿正常建设和“五化”改造升级。2014年以来,云南省煤炭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煤炭产量大幅下降,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此期间,全省煤矿又先后经历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技术改造,煤矿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加之银行限贷抽贷,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煤矿企业融资困难,多数煤矿举步维艰,社会矛盾纠纷突出,严重影响煤矿正常建设和“五化”改造升级。
4)技术装备落后,创新技术匮乏,严重制约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高校,在地质信息探测、矿山建模、生产自动化、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在数字化矿山建设、生产系统智能化等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掘进机器人、辅助运输智能化、井下定位、高清视频图像获取及应用、智能化采掘装备等尚未研制成熟,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就云南省的煤矿而言,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难以实现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加之云南省内科研力量薄弱,又缺少对外省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导致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云南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小龙潭露天矿采场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由于煤矿企业缺乏对技术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和有效激励措施,导致企业专业人才队伍流失严重,普遍面临人才资源短缺,高水平专业人才无法满足需求的困境。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迫切需要一批具备煤炭开采、信息技术、软件管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人才的短缺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
云南省小龙潭露天矿运输车和装载机
对云南省煤矿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科学谋划煤矿智能化发展
1)深化思想认识。要深刻认识到推进煤矿智能化是新时代煤炭产业发展的治本之策,是煤矿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要认识到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发展与全国的差距,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积极推动煤矿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交流,主动为煤矿企业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的有关信息,对无条件、无意愿建设的煤矿积极引导其退出智能化建设。煤矿企业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投身智能化建设,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本质安全。设计单位要从源头上体现煤矿建设项目的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满足于短平快或不违反规定即可。科研单位要探索适合云南省本土的技术、装备和方法,助推云南省煤矿科技兴安。
2)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煤炭资源总体规划,结合区域特点、煤层赋存条件、技术基础等因素,研究制定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分层次统筹规划煤矿智能化发展模式,明确不同发展模式的技术体系、实施路径、建设任务与建设目标,科学引导煤矿智能化发展,积极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3)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形成支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对验收通过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给予产能核增等方面的政策优先支持。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能装备、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加大重大科技创新和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的煤矿,给予相应奖励。对符合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条件的项目要优先审批,对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从有利于改革的角度积极回应。将煤矿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技术改造范围,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
4)搭建矿山服务融资平台。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煤矿建设融资平台,财政性资金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按照一定比例对项目实施投放,原有债务计息挂账,以支持煤矿企业发展;二是金融机构要放宽贷款门槛,简化放贷手续,延长贷款期限,对资源丰富、欠账小、信用好的煤矿企业给予贷款支持;三是鼓励科研院所、设备厂家采取技术、设备入股煤矿企业的方式,支持煤矿企业发展。
云南省小龙潭矿露天矿排土机
加强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云南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加强研用结合,加大对煤岩识别技术、智能化采掘装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积极承担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相关项目,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在强化基础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的同时,协同政府部门推进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地方标准建设。要充分借鉴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先进煤炭企业的经验和成熟案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开展煤矿智能化培训讲座、组织现场调研等形式,加强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云南省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
在云南省重点产煤市、县不同矿区选择具有一定建设基础的典型矿井,从建设理念、系统架构、智能技术与装备、综合管理、经济投入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科学、合理、先进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方案,率先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从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在周边矿区逐步推广应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云南省煤矿智能化发展。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保障能力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培育高水平专业人才,支持能源科技创新,鼓励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煤矿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加强相关专业建设。云南省相关高校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培育一批适应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煤矿智能化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3)加强教育培训,留住用好现有技术人才。煤矿企业一是要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和人才激励措施,尽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留住用好现有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创新合作方式,采取邀请专家团队共同组建技术课题攻关小组的方式来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煤矿管理水平;三是要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升全员素质。在完成国家法定培训内容的同时,要把煤矿智能化纳入煤矿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在职人员智能化和信息化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