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读到这本书名和作者都不算醒目的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很多观点是人人都想过的,但拥有《格局》的人才能看到其中的蹊径。比如赚钱这件朴实的事情,这本书中是这样写的:众利勿为,众争勿往。日中则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界的铁律。凡事到了头,就要格外小心。当一件事情或者一样东西,大家都去争抢的时候,你也就在旁边看看就行了。当大家都说做这个可以发大财的时候,你要赶紧逃。比如职场利益,厚黑法则中教的是争夺,而《格局》这本书,则提出了“分享”的概念:分享利益,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一些人喜欢吃独食,喜欢争抢,最好是把别人的那一份都抢来,不管未来怎么样,现在自己所拥有的才是实际的。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而作者提到再好的人,如果舍不得分享利益,周围的人最终也会离他而去。
作者吴军的父母是清华大学的老师,他的先天基因里就比大多数人高很多。别人可能要做两三个小时的事情他半小时就做完了,他还比较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作者是浙江人,他表示浙江人普遍有一个优点,就是无论贫富多少都强调靠手艺吃饭。浙江有很多低调但是很能赚钱的企业家。
作为集体中的人,中国人从上到下能够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经济命运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得以成功的原动力。在未来,只要中国人的这种原动力还在,无论国际环境如何,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无不说明着中国人的原动力。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竞争。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让李嘉图定律的效应放大,即使各种资源总体的数量在增加。作为一个凡人,我始终奉行“世界上真正的老大是上帝”这样一个原则。像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和李嘉图定律这些规则,是上帝设定的,任何人都赢不过它们。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它们永远在左右着世界。要掌握很多规律和规则,才可能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而作为个体的人,如果比同行的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点,就会受到欢迎;如果好一个数量级,就会有人出数倍的溢价邀请这个人做事。相反,如果比周围人差,那么一个人的劳动即使是免费的都没有人要,这就如同没有人愿意付钱租用荒滩和盐碱地一样。于是,现在形成了一方面很多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很多人没有事情做的现象。我经常讲10个90分都抵不上一个100分,因为卓越和良好之间的落差是巨大的。
有人提到,吴军老师前几年比现在更敢讲,不过现在他起码比很多人敢写。敢写的人,作为读者才可以收获多。读完这本令人震撼的《格局》,我的格局也随之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看来“名利双收”是毒果,历史上很多王侯将相都想获得名利,但是忽视利益平衡、妄图一个独占的人都没有很好的下场。这样他们只把眼光局限在当下的占有,却忽视了长远的打算。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比内在更加重要,环境熏陶人的态度和做事情的方式。同一件小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比如说工作上的前台工作,前台是信息集散地。能快速结识公司人员,让其他人员记住你。也可以了解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客人的需求,以及客人对公司的评价等等等等。但有的人看到的是端茶送水、假意微笑、烦躁无聊。
在环境因素中最重要是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家庭环境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有的人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学会了酒桌上的礼仪和文化,有的人可能大学毕业走进工作都不会。可以不喜欢甚至鄙视中国的酒桌文化,但是就是在这种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中,事情办成了、话聊开心了、气氛变好了。不会酒桌文化的不代表格局不够,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想强调家庭环境造就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这种行为方式回归到社会中帮助他自己思考自己的格局是什么,在某些场合应该怎么样做、说什么话。二是自己的做事原则和处事方法。我们所有的这些都是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历练,怎么样办成事并且让大家满意,这就是需要不停摸索的做事原则和处事方法。原则和方法没有唯一答案,但是一定要避免的事情却有迹可循。
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环境和时代,但是能选择做事的方法和方向,人生路走到最后,总会有一个与自己格局相匹配的结局。